长乐—南澳断裂带变形火成岩的U-Pb和Ar/Ar年龄

被引:23
作者
李武显
周新民
李献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3]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广州
[4] 南京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角闪石40Ar/39Ar定年; 变形花岗质岩石; 长乐—南澳断裂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长乐—南澳断裂带中同构造变形的花岗闪长岩主岩和闪长岩包体的锆石U Pb法和角闪石40 Ar/39Ar法定年结果分别为~ 1 30Ma和~ 95Ma。锆石U Pb年龄代表了变形花岗质岩石的形成年龄 ,也表明长乐—南澳断裂带至少在此时已经开始活动。角闪石40 Ar/39Ar年龄不能代表长乐—南澳断裂带的活动年龄 ,它记录的是与大规模、未变形的早白垩世晚期 (相当于石帽山群 )火成活动相关的热变质事件的时间。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3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浙闽沿海晚中生代火成岩成因的地球化学制约 [J].
李武显 ;
周新民 .
自然科学进展, 2000, (07) :56-67
[2]   浙闽沿海地区I型-A型复合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及成因 [J].
邱检生 ;
王德滋 ;
Brent I.A.McInnes .
岩石学报, 1999, (02) :78-87
[3]   福建平潭-东山变质带夕线石榴云母片岩中两期变质作用的岩相学证据及其构造意义 [J].
陈斌 .
岩石学报, 1997, (03) :109-123
[4]   长乐-南澳韧性剪切带40Ar/39Ar热年代学研究 [J].
王志洪 ;
卢华复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4) :294-299
[5]   闽东南晚中生代的壳幔作用:平潭火成杂岩的同位素证据 [J].
董传万 ;
周新民 ;
李惠民 ;
任胜利 ;
周新华 .
科学通报, 1997, (09) :959-962
[6]   长乐-南澳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变形微构造研究 [J].
王志洪 ;
卢华复 ;
贾东 .
地质科学, 1995, (01)
[7]   泉州辉长岩中单粒锆石U-Pb法定年——闽东南基性岩浆岩的起源 [J].
李惠民 ;
董传万 ;
徐夕生 ;
周新民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5, (02) :158-160
[8]   福建晋江地区混合花岗岩及浅粒岩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测定 [J].
富云莲 ;
任纪舜 ;
陈廷愚 ;
刘志刚 .
地质论评, 1989, (06) :552-557
[9]   福建省白垩纪岩浆岩Nd、Sr同位素研究 [J].
黄萱 ;
孙世华 ;
DePaolo D.J. ;
吴克隆 .
岩石学报, 1986, (02) :50-63
[10]  
40 Ar/ 39 Ar geochronology and exhumation of mylonitized metamorphic complex in Changle-Nanao ductile shear zone[J] . Zhihong Wang,Huafu Lu.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 199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