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自然恢复灌丛阶段主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73
作者
杨宁 [1 ,2 ]
邹冬生 [1 ]
李建国 [1 ]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生科院
[2]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园林系
关键词
灌丛群落; 分布格局; 衡阳盆地;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9.03.032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运用植被生态学与恢复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在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以受干扰而退化,经封育后自然恢复至灌丛阶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其中设置400个5m×5m共计1hm2的相邻网格样方,对其进行群落学调查。应用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格林指数、聚集强度、Cassie指标、方差均值比的t检验等方法,研究了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自然恢复灌丛阶段群落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所有种群的空间分布呈显著的聚集分布,同时,各种群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也呈聚集分布,且随发育阶段的进展聚集程度逐渐减小。这主要与物种本身的生态学与生物学特性有关,以及与物种的竞争排斥作用有密切联系。聚集程度的大小在一定的程度上可用来表征植物群落的恢复程度,随着恢复过程的向前发展,种群聚集程度将下降。这将丰富该地区植被生态学与恢复生态学的内容,为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996 / 100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1]  
植物种群学[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王伯荪等著, 1995
[12]   Structure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trees in old-growth northern hardwood and mixed forests of northern Maine [J].
Chokkalingam, U ;
White, A .
PLANT ECOLOGY, 2001, 156 (02) :13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