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影响研究与互文性之比较

被引:2
作者
舒开智
机构
[1] 南京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互文性; 影响研究; 后现代; 权威; 平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I0-03 [文学的方法论];
学科分类号
050108 ;
摘要
传统文学影响研究和当代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都试图揭示文本之间的联系,但是由于二者产生的语境不同,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和"代际冲突"。传统影响研究认为文学的发展是线性序列,是不断进化的,从历时维度上强调文学史的延续性和文学发展的因果性,原文本或先文本是当下文本的意义来源和根据,注重社会历史和文化对文学的规约和决定作用,内隐着权威、中心、主从和等级观念。互文性理论从共时上突出文本的多元共生性和平面性,强调文本意义的相互指涉性、播撒性和流动性,关注社会历史和文化文本与文学的相互参照、渗透和修正,彰显着无序、平等和民主。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7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互文性新论 [J].
李玉平 .
南开学报, 2006, (03) :111-117
[2]   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 [J].
秦海鹰 .
外国文学评论, 2004, (03) :19-30
[3]  
互文性研究.[M].[法]蒂费纳·萨莫瓦约著;邵炜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4]  
文学与人类学.[M].叶舒宪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  
“新批评”文集.[M].赵毅衡编选;.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6]  
巴赫金全集.[M].(苏)巴赫金(М.М.Бахтин)著;晓河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7]  
福柯 思想肖像.[M].刘北城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8]  
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M].张京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9]  
艺概.[M].(清)刘熙载 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