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农牧交错土地利用格局的演变与机理

被引:26
作者
宋乃平 [1 ]
张凤荣 [2 ]
机构
[1] 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部生态研究中心
[2]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格局; 演变过程; 机理; 农牧交错带; 鄂尔多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依据史料和已有研究成果恢复了鄂尔多斯农牧交错土地利用格局的演变过程,即清代、民国是一个由自发开垦到政府组织开垦、由汉人租佃开垦到蒙汉共同开垦、由鄂尔多斯周缘向其内部深入的过程。进而从自然条件、人口压力、经济利益和民族融合等因素的作用探讨鄂尔多斯农牧交错土地利用格局的演变机理。清代气候进入暖湿期,为土地开垦奠定了条件;生态系统脆弱性又阻碍了过度开垦。中国人口空前增长和耕地单产徘徊促使耕地开发向边疆拓展;鄂尔多斯与周边的人口梯度力以及黄土高原土地退化对人口的排斥力是促进鄂尔多斯土地开垦的根本动力。无论是民间自发的还是政府组织的,都是在追逐利益中促进了土地开垦;同时,中央与地方、蒙古人与汉人、豪强与贫民之间的利益争夺阻碍了开垦进程。蒙汉人口结构改变和开垦中建立的共同利益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其中的彼此接受和排斥,既加强了农业的地位,又巩固了畜牧业的地位。鄂尔多斯的农牧交错土地利用格局正是这些因素的共同驱动和阻碍的平衡中形成和发展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299 / 130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清末西垦对毛乌素沙地的影响 [J].
韩昭庆 .
地理科学, 2006, (06) :728-734
[3]   论中国北方畜牧业产生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J].
韩茂莉 .
地理研究, 2003, (01) :89-95
[4]   农牧交错与结构变迁:清代内蒙古地区的农业与社会 [J].
王建革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2, (03) :78-91+161
[5]   农业渗透与近代蒙古草原游牧业的变化 [J].
王建革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2, (02) :76-86
[6]   20世纪科尔沁的农业开发与土地利用变化 [J].
乌兰图雅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2) :157-161
[7]   从农业气候条件看我国北方原始农业的衰落与农牧交错带的形成 [J].
方修琦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3) :21-27
[8]   蒙古族历史人口初探(17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J].
王龙耿 ;
沈斌华 .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 (02) :30-41
[9]   人类活动对鄂尔多斯环境退化的影响 [J].
冷疏影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1994, (01) :44-52
[10]   鄂尔多斯地区沙漠化的形成和发展述论 [J].
陈育宁 .
中国社会科学, 1986, (02) :6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