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肢体缺血后适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20
作者
王贝娜 [1 ]
何龙泉 [1 ]
王玉 [2 ]
机构
[1] 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临床学院解放军第医院神经内科
[2]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短暂肢体缺血后适应; 脑保护; 临床预后;
D O I
10.19845/j.cnki.zfysjjbzz.2012.05.014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短暂肢体缺血后适应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其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和实验组(常规内科治疗联合远端缺血后适应)。短暂肢体缺血后适应方法系患者入院治疗前对其进行上肢缺血后适应的操作:通过血压袖带分别交替在两上肢加压至200mmHg,进行5min的充气和5min的放气,每天3个循环,连续3d。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14d时均分别予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评分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并同期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血糖(Glu)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血清CRP、D-D和FIB水平差值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Glu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短暂肢体缺血后适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清CRP、D-D、FIB水平变有关。该方法安全无创,简单易行。
引用
收藏
页码:439 / 44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CRP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信廷想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14) : 52 - 53
  • [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a)、FIB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探讨
    周铁明
    向艳清
    [J]. 中外医疗, 2011, 30 (07) : 12 - 13+15
  • [3] 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原测定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张淑敏
    [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04) : 453 - 454
  • [4] 缺血后适应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脑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李美艺
    张颜波
    牛敬忠
    杨明峰
    夏作理
    [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 27 (05) : 473 - 474
  • [5] 远程缺血后适应对脑缺血损伤的实验研究
    宋兆晶
    牛小媛
    吉训明
    罗玉敏
    [J]. 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11) : 1 - 4
  • [6] 人重复肢体缺血对血压、心率及组织氧饱和度的影响
    党莎
    罗玉敏
    吉训明
    吕国蔚
    刘佑琴
    钮伟真
    丁海曙
    [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8, (11) : 1203 - 1204
  • [7] 脑缺血预适应血清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
    郑大明
    周宏君
    杨惠吟
    谢宜
    郭剑虹
    [J]. 广东医学, 2007, (08) : 1312 - 1313
  • [8] 急性期高敏感C反应蛋白对脑梗死预后的评估[J]. 丁则昱,李晓光,崔丽英,张承训,鄢盛恺,朱以诚,陈琳.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7(01)
  • [9] 缺血预适应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王春林
    许鹏程
    曾因明
    袁丽丽
    范建伟
    于常州
    [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5, (02) : 182 - 185
  • [10]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protects against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induced injury in rats
    Wang, Jing-ye
    Shen, Jia
    Gao, Qin
    Ye, Zhi-guo
    Yang, Shui-you
    Liang, Hua-wei
    Bruce, Iain C.
    Luo, Ben-yan
    Xia, Qiang
    [J]. STROKE, 2008, 39 (03) : 983 - 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