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金断裂带年代学和阿尔金山隆升

被引:95
作者
刘永江 [1 ]
Franz Neubauer [2 ]
葛肖虹 [1 ]
Johann Genser [2 ]
袁四化 [1 ]
李伟民 [1 ]
巩庆林 [3 ]
陈元忠 [3 ]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Paleontology,Salzburg University,Salzburg A-,Austria
[3]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敦煌分院
关键词
40Ar-39Ar年龄; 同位素年代学; 山体隆升; 位移量; 阿尔金断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阿尔金山断裂带内变形的中生代剪切带中眼球状片麻岩、糜棱岩化花岗片麻岩和新生代剪切带中强变形绿片岩系列样品中同构造新生云母矿物的40Ar-39Ar法定年,获得了164.3~178.4Ma和26.3~36.4Ma两组年龄。结合阿尔金走滑断裂水平错距的研究,认为164.3~178.4Ma的年龄代表阿尔金走滑断裂带的起始活动时间(早侏罗世末—中侏罗世),尔后分别在距今100~85Ma,40~25Ma和10~8Ma发生多次脉冲式走滑活动。新生代沉积物研究表明上干柴沟组和下干柴沟组砂岩骨架矿物成份含量明显不同,随时间变化,石英含量减少,岩屑组份和不稳定矿物含量增加,分选性逐渐变差。这表明阿尔金山在渐新世(下干柴沟组时期)开始发生明显的隆升。地震和柴达木—塔里木盆地沉积速率资料显示在晚中新世山体也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隆升。七个泉组(上新世末—早更新世初)和下伏沉积物(上新世中期)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反映了最后一次强烈隆升事件发生在晚上新世。多数隆升事件和阿尔金断裂带新生代脉冲式活动的同位素年龄完全一致,表明阿尔金山的隆升和断裂带的活动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34 / 146+188 +18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 [1] 哀牢山—红河构造带古新世以来多期活动的构造和年代学证据
    张进江
    钟大赉
    桑海清
    周勇
    [J]. 地质科学, 2006, (02) : 291 - 310+369
  • [2]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沉积特征及其对阿尔金断裂走滑活动的响应
    柳祖汉
    吴根耀
    杨孟达
    郭泽清
    温志峰
    [J]. 地质科学, 2006, (02) : 344 - 354
  • [3] 柴达木盆地中新世叠层石沉积特征及其环境和构造意义
    温志峰
    钟建华
    刘云田
    柳祖汉
    吴孔友
    王冠民
    李勇
    [J]. 地质科学, 2005, (04) : 99 - 109+5-6
  • [4]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界异常高压:分布、成因及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附视频
    郭泽清
    刘卫红
    钟建华
    杨和山
    饶孟余
    肖红平
    [J]. 地质科学, 2005, (03) : 376 - 389
  • [5] 阿尔金断裂带构造活动的40Ar/39Ar年龄证据
    刘永江
    葛肖虹
    J.Genser
    F.Neubauer
    G.Friedl
    常丽华
    任收麦
    R.Handler
    [J]. 科学通报, 2003, (12) : 1335 - 1341
  • [6] 青藏高原隆升动力学与阿尔金断裂
    葛肖虹
    刘永江
    任收麦
    [J]. 中国地质, 2002, (04) : 346 - 350
  • [7] 青藏高原北缘中生代伸展构造40Ar/39Ar测年和MDD模拟
    陈宣华
    尹安
    George E.Gehrels
    王小凤
    Eric S.Cowgill
    Marty Grove
    T.Mark Harrison
    陈正乐
    [J]. 地球学报, 2002, (04) : 305 - 310
  • [8] 阿尔金断裂带8Ma左右的快速走滑及其地质意义
    陈正乐
    万景林
    王小凤
    陈宣华
    潘锦华
    [J]. 地球学报, 2002, (04) : 295 - 300
  • [9] 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羌塘地区的岩石圈结构及岩石圈剪切断层
    许志琴
    杨经绥
    姜枚
    袁学诚
    李海兵
    薛光琦
    钱辉
    [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01, (S1) : 1 - 7
  • [10] 柴达木盆地北缘30Ma左右的去顶剥蚀作用——40Ar/39Ar热年代学定量制约
    王非
    罗清华
    李齐
    万景林
    郑德文
    李大明
    王瑜
    [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1, (04) : 228 -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