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沉积特征及其对阿尔金断裂走滑活动的响应

被引:47
作者
柳祖汉 [1 ]
吴根耀 [2 ]
杨孟达 [1 ]
郭泽清 [3 ]
温志峰 [3 ]
机构
[1] 湖南科技大学地质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 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 右行走滑; 左行走滑; 沉积响应; 柴达木盆地西部; 新生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沉积的发育受昆仑山(及青藏高原)崛起和阿尔金断裂的走滑活动控制。基于对该地新生界尤其是下油砂山组沉积环境的剖析,并与邻区的索尔库里北盆地进行对比,对阿尔金断裂的新生代的活动提出以下认识。1)古近纪为右行走滑,中新世起变为左行走滑,在盆地北缘伴随走滑发生的冲断作用,早期向北东扩展,晚期向南西扩展。2)阿尔金断裂的斜冲作用在始新世和上新世表现尤为明显,控制了下干柴沟组上段和狮子沟组异常高的沉积速率和沉积中心自西向东迁移。3)中新世是阿尔金断裂的松弛期,在次级北东向正断层的联合作用下可能在柴西形成拉分盆地,因而盆地发育特征明显不同于邻区的索尔库里北盆地。4)新近纪阿尔金断裂在左行走滑的大背景下经历了一个陆内的拉张—挤压旋回。
引用
收藏
页码:344 / 35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柴达木盆地中新世叠层石沉积特征及其环境和构造意义
    温志峰
    钟建华
    刘云田
    柳祖汉
    吴孔友
    王冠民
    李勇
    [J]. 地质科学, 2005, (04) : 99 - 109+5-6
  • [2]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界异常高压:分布、成因及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附视频
    郭泽清
    刘卫红
    钟建华
    杨和山
    饶孟余
    肖红平
    [J]. 地质科学, 2005, (03) : 376 - 389
  • [3]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变形规律
    刘志宏
    万传彪
    杨建国
    刘振文
    高军义
    [J]. 地质科学, 2005, (03) : 404 - 414
  • [4]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咸水湖相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朱扬明
    苏爱国
    梁狄刚
    程克明
    彭德华
    [J]. 地质科学, 2004, (04) : 475 - 485
  • [5] 阿尔金造山带中、新生代的演化
    黄立功
    钟建华
    郭泽清
    刘云田
    江波
    管全俊
    柳祖汉
    张跃中
    张永庶
    李勇
    [J]. 地球学报, 2004, (03) : 287 - 294
  • [6] 柴达木盆地构造分区及其油气远景
    戴俊生
    叶兴树
    汤良杰
    金之钧
    邵文斌
    胡勇
    张兵山
    [J]. 地质科学, 2003, (03) : 291 - 296
  • [7] 柴达木盆地第四纪环境演变、构造变形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
    朱筱敏
    康安
    韩德馨
    王延斌
    康强
    [J]. 地质科学, 2003, (03) : 367 - 376
  • [8] 阿尔金山索尔库里北盆地沉积与构造演化
    陈正乐
    白彦飞
    陈柏林
    王小凤
    陈宣华
    刘健
    [J]. 地质通报, 2003, (06) : 405 - 411
  • [9] 青藏高原东西向伸展及其地质意义
    张进江
    丁林
    不详
    [J]. 地质科学 , 2003, (02) : 179 - 189
  • [10] 阿尔金断裂双层花状构造的厘定
    刘俊来
    潘宏勋
    任收麦
    葛肖虹
    叶惠文
    [J]. 地质科学, 2003, (01) : 52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