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金造山带中、新生代的演化

被引:31
作者
黄立功
钟建华
郭泽清
刘云田
江波
管全俊
柳祖汉
张跃中
张永庶
李勇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3] 青海油田公司
[4] 湘潭工学院图书馆
关键词
阿尔金造山带; 塔里木盆地; 敦煌盆地; 柴达木盆地; 走滑断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 [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塔里木盆地东缘的阿尔金造山带中、新生代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大地构造演化历程 :中生代早期 (T)为隆升夷平 ,中生代中后期 (J—K)为裂陷沉积阶段 ;自古新世—中新世因塔里木盆地向东挤压使得阿尔金造山带东南缘出现了右行走滑仰冲 ,柴达木壳体向阿尔金造山带之下俯冲 ,阿尔金造山带隆起。塔里木盆地相对柴达木盆地向北移动 ,最大距离可达 4 0 0~ 5 0 0km ,使得原来统一的塔里木 敦煌 柴达木联合盆地裂解。由于逆冲走滑使阿尔金造山带内部发育了一系列小型的走滑盆地 ,形成了复杂的盆地沉积建造 ,并伴有动力变质及火山作用 ;中新世末 ,东西向挤压转变为不对称的南北向力隅作用 ,使得阿尔金造山带发生构造反转 ,右行转变为左行 ,统一的塔里木 敦煌盆地裂解。塔里木盆地向南漂移 ,距离达 4 0 0多公里。塔里木盆地的向东俯冲使阿尔金造山带急骤隆起 ,同样 ,在阿尔金造山带内部发育了一系列小型盆地 ,形成了相应的复杂沉积建造。
引用
收藏
页码:287 / 29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 [1] 从古地磁资料看柴达木盆地古构造环境
    余辉龙
    邓宏文
    胡勇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6) : 41 - 44
  • [2] 阿尔金断裂带8Ma左右的快速走滑及其地质意义
    陈正乐
    万景林
    王小凤
    陈宣华
    潘锦华
    [J]. 地球学报, 2002, (04) : 295 - 300
  • [3] 新生代阿尔金山脉隆升历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陈正乐
    张岳桥
    王小凤
    陈宣华
    Washburn Z.
    Arrowsmith J.
    [J]. 地球学报, 2001, (05) : 413 - 418
  • [4] 塔里木新生代复合再生前陆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
    魏国齐
    贾承造
    施央申
    卢华复
    王良书
    [J]. 地质学报, 2000, (02) : 123 - 133
  • [5] 阿尔金断裂两侧构造单元的对比及岩石圈剪切机制
    许志琴
    杨经绥
    张建新
    姜枚
    李海兵
    崔军文
    [J]. 地质学报, 1999, (03) : 193 - 205
  • [6] 阿尔金断裂早期走滑运动方向及其活动时间探讨
    周勇
    潘裕生
    [J]. 地质论评, 1999, (01) : 1 - 9
  • [7] 阿尔金断裂研究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思路
    葛肖虹
    张梅生
    刘永江
    叶慧文
    石采东
    [J]. 现代地质, 1998, (03) : 2 - 5+7-8
  • [8] 一个韧性转换挤压带的变形分解作用——以阿尔金断裂带东段为例
    张建新
    许志琴
    崔军文
    [J]. 地质论评, 1998, (04) : 348 - 356
  • [9] 青藏高原岩石圈演化与地球动力学过程——亚东—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的启示
    高锐
    李廷栋
    吴功建
    [J]. 地质论评, 1998, (04) : 389 - 395
  • [10] 青藏高原三维变形运动学的时段划分和新构造分区
    马宗晋
    张家声
    汪一鹏
    [J]. 地质学报, 1998, (03) : 211 -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