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龙首山新元古代烧火筒群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11
作者
李文渊
杨鹏飞
机构
[1]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碳酸盐质碎屑流沉积; 大陆裂谷; 构造指相;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4.01.022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华北地块西南缘龙首山隆起广布一套前寒武纪碳酸盐质为主要成分组成的碎屑流沉积 ,近年来发现在邻区北山、祁连山地区亦有分布。岩石状貌特殊 ,砾石大小混杂 ,呈无磨圆的棱角、半棱角状 ,为杂基支撑结构。区域上岩层连续性好 ,但厚薄不一 ,厚几米至几十米 ,局部与火山岩相变。根据其上覆、下伏岩层同位素年龄和微古植物化石定年资料 ,分析判断为新元古代中晚期的产物 ,讨论其成因为大陆裂谷沉积构造环境下 ,地壳急剧动荡 ,崩塌原稳定台地相的沉积 ,大量崩塌堆积物在大陆裂谷斜坡形成碎屑流移动而成。其为大陆裂谷的典型沉积 ,具有重要的指相意义。龙首山及邻区新元古代中晚期大面积碎屑流沉积分布 ,表证当时大规模大陆裂谷作用的发生 ,与全球性Rodinia大陆裂解的认识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142 / 14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北秦岭构造属性与元古代构造演化 [J].
董云鹏 ;
张国伟 ;
朱炳泉 .
地球学报, 2003, (01) :3-10
[2]   龙首山岩群主体划归古元古代的同位素年龄证据 [J].
修群业 ;
陆松年 ;
于海峰 ;
杨春亮 .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2, (02) :93-96
[3]   新元古时期中国华南和华北陆块的相对位置及构造意义 [J].
张文治 .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2, (02) :120-128
[4]   龙首山震旦纪砾状白云岩成因探讨 [J].
李文渊 .
甘肃地质, 1991, (02) :81-88
[5]   龙首山地区的震旦系 [J].
李文渊 .
西北地质, 1991, (02) :1-5
[6]   中国地台区张裂盆地沉积 [J].
孙枢 ;
范德廉 ;
陈海泓 ;
王清晨 .
沉积学报, 1987, (03) :6-18
[7]   北山地区震旦系及冰川沉积 [J].
赵祥生 ;
邹湘华 ;
牛道韫 ;
张瑞林 ;
张录易 ;
王树洗 .
西北地质科学, 1984, (07) :29-37
[8]  
北祁连山海相火山岩岩石成因[M]. 地质出版社 , 夏林圻等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