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亚高山林线过渡带土壤特性研究

被引:5
作者
齐泽民 [1 ,2 ]
王开运 [1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城市化过程和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2] 内江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关键词
川西亚高山; 林线过渡带; 土壤物理化学性质;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9.03.045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初步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线过渡带残积母质土壤(0-15 cm,15-30 cm和15-47 cm)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加深,林线过渡带土壤石砾和物理性砂粒含量分别达35%86%和67%82%,粘粒和物理性粘粒为2%9%和16%24%,土壤团聚度和结构水稳性分别为9%25%和20%29%,容重为0.82~1.58,表明整个土壤砂粒、粉粒和粘粒比例失调,其物理结构较差。表层(0-15 cm)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CEC)、全N和P、有效N和P含量,细菌、真菌、放线菌、细菌生理类群数量以及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下层土壤。整个土壤微生物以细菌为主要类群,占85%95%,其次是真菌和放线菌,细菌生理类群数量排序为氨化细菌>好氧固氮菌>有机磷分解菌>无机磷分解菌>反硝化菌>硝化细菌>好气纤维素分解菌>嫌气纤维素分解菌,且表层显著高于下层。林线过渡带土壤较低的有效养分含量可能是影响其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6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全氮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 [J].
李新爱 ;
肖和艾 ;
吴金水 ;
苏以荣 ;
黄道友 ;
黄敏 ;
刘守龙 ;
彭洪翠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0) :1827-1831
[2]   岷江上游林线附近岷江冷杉种群(Abies faxoniana Rehd.et Wild)的生态学特点 [J].
程伟 ;
罗鹏 ;
吴宁 ;
不详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5, (03) :300-303
[3]   土壤管理措施及环境因素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进展 [J].
钟文辉 ;
蔡祖聪 .
生物多样性, 2004, (04) :456-465
[4]   川西亚高山箭竹群落枯枝落叶层生物化学特性 [J].
齐泽民 ;
王开运 ;
宋光煜 ;
杨万勤 .
生态学报, 2004, (06) :1230-1236
[5]   青藏高原东部亚高山森林草甸植被地理格局的成因探讨 [J].
吴宁 ;
刘照光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8, (03) :290-297
[6]   不同生态地理区域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及生化活性的研究 [J].
胡承彪 ;
朱宏光 ;
韦源连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 1991, (04) :303-311
[7]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鲁如坤主编, 2000
[8]   Source/sink removal affects mobile carbohydrates in Pinus cembra at the Swiss treeline [J].
Mai Li ;
Günter Hoch ;
Christian Körner .
Trees, 2002, 16 :331-337
[9]   Nitrogen turnover in forest floors of coastal Douglas-fir at sites differing in soil nitrogen capital [J].
Prescott, CE ;
Chappell, HN ;
Vesterdal, L .
ECOLOGY, 2000, 81 (07) :1878-1886
[10]   A re-assessment of high elevation treeline positions and their explanation [J].
Korner, C .
OECOLOGIA, 1998, 115 (04) :44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