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草地演替过程中的碳储量变化

被引:55
作者
王俊明 [1 ,2 ]
张兴昌 [1 ]
机构
[1]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退耕草地; 演替; 土壤碳储量; 地上部分生物碳储量; 根系生物碳储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退耕草地演替的研究对了解现有退耕草地的变化趋势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为退耕地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处于不同演替时间阶段退耕草地的土壤碳储量以及植被的地上部分与根系生物碳储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草地演替过程中,地上部分生物碳储量呈阶梯式上升趋势,演替初期地上部分生物碳储量先降后升,并在演替的22~32年,保持相对平稳,之后在演替的40~60年,达到第2个相对平稳的阶段。根系生物碳储量也呈分阶段的阶梯式上升趋势,但第1个相对平稳的阶段出现在演替的第12~28年,在演替的第32~60年出现第2个相对平稳的阶段。退耕草地的土壤碳储量在退耕演替的初期下降,且在演替的第1~12年一直小于农地,在演替的第15年之后,土壤碳储量逐步上升。在0~150 cm的不同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以0~15 cm最高,在演替的1~12年,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均小于农地,之后在演替的第15~60年,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演替时间的增加有所增加,且0~50 cm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在演替第34~60年迅速积累,增幅较大。在演替初期,草地地上部分生物碳储量、根系生物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较演替第1年均表现为下降趋势,表明退耕初期生态环境并没有改善,如何缩短这段时间需进一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黄土丘陵区铁杆蒿群落植被特性及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J].
周萍 ;
刘国彬 ;
侯喜禄 .
草业学报, 2008, (02) :9-18
[2]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J].
白文娟 ;
焦菊英 ;
张振国 .
草业学报, 2007, (06) :30-38
[3]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演替中期群落比较异质性研究 [J].
杜峰 ;
梁宗锁 ;
徐学选 ;
山仑 ;
张兴昌 .
草业学报, 2007, (05) :40-47
[4]   黄土高原不同生态类型区退耕还林(草)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J].
宋富强 ;
杨改河 ;
冯永忠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03) :169-174
[5]   黄土高原森林边缘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及其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J].
温仲明 ;
焦峰 ;
赫晓慧 ;
焦菊英 .
草业学报, 2007, (01) :16-23
[6]   新疆天山中段巴音布鲁克高山草地碳含量及其垂直分布 [J].
安尼瓦尔·买买提 ;
杨元合 ;
郭兆迪 ;
方精云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6, (04) :545-552
[7]   退耕还林对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影响预测 [J].
彭文英 ;
张科利 ;
杨勤科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 (03) :94-99
[8]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演替研究-撂荒演替序列 [J].
杜峰 ;
山仑 ;
陈小燕 ;
梁宗锁 .
草地学报, 2005, (04) :328-333
[9]   青海大通县山地退耕还林土壤抗冲性研究 [J].
吕粉桃 ;
韩泽 ;
张伟华 ;
周心澄 .
华北农学报, 2005, (S1) :85-90
[10]   黄土丘陵区弃耕地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J].
郝文芳 ;
梁宗锁 ;
陈存根 ;
唐龙 .
草业科学, 2005, (09)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