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及其综合治理措施

被引:20
作者
张喜荣 [1 ]
蔡艳蓉 [2 ,3 ]
赵晶 [2 ,3 ]
高照良 [2 ,4 ,3 ]
机构
[1]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黄土高原区;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治理对策;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0.28.074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黄土高原地区的面积为64.27万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达45万km2,占总面积的70.9%,每年向下游输沙量约达12.8亿t,占黄河向下游输沙量的80%。其主要产沙区在六盘山以东地区,东部侵蚀度北强南弱,西部北弱南强;黄土高原存在几个高强度侵蚀中心,水蚀风蚀形成侵蚀强烈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是破坏土地资源,生产能力降低;农田破坏严重,削弱土壤肥力;降水少而平均,干旱灾害不断加剧;林草地比例严重下降,形成恶性循环。总结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要通过加强宏观控制、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基本农田、逐步退耕造林种草、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等措施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5776 / 1578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黄河流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径流及输沙特征分析 [J].
汪丽娜 ;
穆兴民 ;
张晓萍 ;
王炜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8, (10) :60-65
[2]   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到生态修复的转向 [J].
胡晓静 ;
吴斌 .
水土保持研究, 2006, (01) :168-169+172
[3]   黄土丘陵区参与式生态环境现状及未来建设调查研究——以陕西省安塞县大南沟流域为例 [J].
高照良 ;
张晓萍 ;
穆兴民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4, (04) :178-183
[4]   黄土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研究——以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流域为例 [J].
高照良 ;
穆兴民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5) :146-150
[5]   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建设的地带性特征 [J].
陈云明 ;
梁一民 ;
程积民 .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03) :339-345
[6]   黄土高原的干旱特点 [J].
陈明荣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3, (01) :96-104
[7]   对于干湿气候区划指标问题的探讨 [J].
陈明荣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4, (02) :111-119
[8]  
粮食安全问题概论.[M].高照良; 彭珂珊; 编著.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
[9]  
西部地区生态修复与退耕还林还草研究.[M].高照良; 彭珂珊; 编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10]  
生态学.[M].[英]A.mackenzie等[著];.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