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异常压力系统及其形成原因探讨

被引:57
作者
向才富 [1 ]
冯志强 [2 ]
吴河勇 [2 ]
庞雄奇 [1 ]
李军虹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盆地中心
[2] 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流体封存箱; 异常压力; 松辽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松辽盆地泥岩声波时差反映盆地纵向上存在四套欠压实泥岩,即嫩江组一、二段泥岩,青山口组一段泥岩,泉头组一、二段泥岩和登楼库组一、二段泥岩.泥岩欠压实顶界面位于1000m左右,向盆地东部有逐渐抬高的趋势,局部地区位于800m附近.钻杆测试数据(DST)、重复地层测试数据(RFT)反映盆地储层压力系统以龙虎泡阶地和大庆长垣为界,分为西部斜坡带常压-低压系统(压力系数<1.06)、齐家古龙凹陷-大庆长垣高压系统(压力系数>1.06)和三肇凹陷及其以东的低压-异常低压系统(压力系数<0.96).分析这种特殊压力结构的原因及其对油气运移聚集的影响,认为晚期构造活动是形成松辽盆地特殊流体动力场空间分布特征的触发器,嫩江组沉积末期以来东部斜坡带和西部斜坡带的抬升剥蚀作用与水热效应结合是形成松辽盆地异常低压的主要原因,而泥岩生烃作用是形成齐家古龙凹陷异常高压系统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752 / 175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异常低压体系及其成因机制 [J].
解习农 ;
焦赳赳 ;
熊海河 .
地球科学, 2003, (01) :61-66
[2]   松辽盆地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J].
李娟 ;
舒良树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525-531
[3]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深层异常压力分布及其成因 [J].
王宏语 ;
康西栋 ;
李军 ;
程日辉 ;
刘文龙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2, (01) :39-42
[4]   沉积盆地超压系统演化、流体流动与成藏机理 [J].
郝芳 ;
董伟良 .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1) :79-85
[5]   论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 [J].
楼章华 ;
金爱民 ;
朱蓉 ;
蔡希源 ;
高瑞祺 .
地质学报, 2001, (01) :111-120
[6]   松辽盆地三肇地区上生下储“注入式”成藏机制 [J].
迟元林 ;
萧德铭 ;
殷进垠 .
地质学报, 2000, (04) :371-377
[7]   松辽盆地深层孔隙流体压力预测 [J].
刘文龙 ;
李思田 ;
孙德君 ;
柴文华 ;
郑建东 .
地球科学, 2000, (02) :137-142
[8]  
Hans Borge.Modelling generation and dissipation of overpressure in sedimentary basins: an example from the Halten Terrace, offshore Norway[J].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2002(3)
[9]  
Stephen A. Miller,Amos Nur.Permeability as a toggle switch in fluid-controlled crustal processes[J].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2000(1)
[1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thermal maturation, oil generation and migration in the Songliao Basin, Northeastern China [J].
Zhou, YS ;
Littke, R .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1999, 16 (08) :77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