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结构红利中是否存在技术进步偏向效应?——基于中国1869个县域的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1
作者
孙学涛 [1 ]
王振华 [1 ]
张广胜 [2 ]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辽宁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县域; 技术进步偏向; 结构红利; 空间溢出效应; SARAR模型;
D O I
10.13902/j.cnki.syyj.2018.06.008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技术进步率较高,但并没有出现结构红利,可能存在技术进步偏向效应。在测度出中国1869个县域的结构红利基础上,本文利用SARAR模型分析技术进步偏向对县域结构红利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基于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计算的结构红利总体上存在"结构负利",技术进步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有利于提高县域结构红利,技术进步偏向劳动不利于提高县域结构红利。通过更换量化指标、更换空间权重矩阵、细分样本及更换空间计量模型后,发现该结论仍然稳健。因此,应充分发展偏向资本的技术进步,推动要素合理配置,释放县域结构红利。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6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1]   技术进步偏向定义及其测度 [J].
陆雪琴 ;
章上峰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3, 30 (08) :20-34
[12]   地方政府间策略互动行为、财政支出竞争与地区经济增长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管理世界, 2009, (10) :17-27+187
[13]   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 [J].
黄茂兴 ;
李军军 .
经济研究, 2009, 44 (07) :143-151
[14]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 [J].
干春晖 ;
郑若谷 .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02) :55-65
[15]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在省域研发与创新中的应用研究 [J].
吴玉鸣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05) :74-8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