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4 条
中医寒证本质研究概况及其思考
被引:5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

徐志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
机构:
[1] 广州中医药大学
来源:
关键词:
寒证;
本质研究;
综述;
D O I:
10.13463/j.cnki.cczyy.2001.02.046
中图分类号:
R228 [中医病理];
学科分类号:
100501 ;
摘要: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寒凝血瘀证“呼吸缓弱”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J].
郑小伟
.
浙江中医杂志,
1999, (05)
:36-36

郑小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中医学院
[2]
肺病辨证客观化的理论研究
[J].
张启明
;
韩京清
.
辽宁中医杂志,
1998, (07)
:3-5

张启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

韩京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
[3]
“肺阳虚”动物模型的探索
[J].
文小敏
;
王鹏
;
刘青
;
田正
;
杨运高
;
张明道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8, (04)
:46-48

文小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

王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

刘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

田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

杨运高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

张明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
[4]
脾胃病辨证客观化的理论研究
[J].
张启明
;
韩京清
.
辽宁中医杂志,
1997, (12)
:6-7

张启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

韩京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
[5]
温阳和补气药对虚寒证大鼠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J].
宋辉
;
梁月华
.
中国中药杂志,
1997, (03)
:54-56+65

宋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室

梁月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室
[6]
风寒表证和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
[J].
杨士友
;
孙备
;
裴月梅
;
韩明向
;
王钦茂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7, (01)
:56-58+52+66

杨士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药物研究所

孙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药物研究所

裴月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药物研究所

韩明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药物研究所

王钦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药物研究所
[7]
寒凝血瘀证与血液流变学观察意义
[J].
倪瑾
;
张珊珊
;
夏友群
.
辽宁中医杂志,
1996, (12)
:40-41

倪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

张珊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

夏友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
[8]
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制
[J].
吴垦莉
;
张珊珊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6, (02)
:49-51

吴垦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病理室!南京

张珊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病理室!南京
[9]
中医寒热不同证型的植物神经机能状态的探讨
[J].
富宏,彭先忠,蔡添浩
.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96, (02)
:152-153

富宏,彭先忠,蔡添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室
[10]
阳虚寒证和阴虚热证患者发汗调定点变化的研究
[J].
徐敏
;
张晓晖
;
徐守中
;
覃玉智
;
莫少珍
.
中医杂志,
1996, (04)
:236-238

徐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研究室,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研究室,广西中医学院生理教研窒,广西中医学院生理教研窒,广西中医学院生理教研窒广东省广州市三元里,广东省广州市三元里

张晓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研究室,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研究室,广西中医学院生理教研窒,广西中医学院生理教研窒,广西中医学院生理教研窒广东省广州市三元里,广东省广州市三元里

徐守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研究室,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研究室,广西中医学院生理教研窒,广西中医学院生理教研窒,广西中医学院生理教研窒广东省广州市三元里,广东省广州市三元里

覃玉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研究室,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研究室,广西中医学院生理教研窒,广西中医学院生理教研窒,广西中医学院生理教研窒广东省广州市三元里,广东省广州市三元里

莫少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研究室,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研究室,广西中医学院生理教研窒,广西中医学院生理教研窒,广西中医学院生理教研窒广东省广州市三元里,广东省广州市三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