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马尾松群落能量分配及其生产的动态

被引:14
作者
方运霆
莫江明
李德军
曹裕松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2]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广东肇庆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北京
[5] 广东肇庆
[6] 广东广州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热值; 能量现存量; 能量生产量; 马尾松; 鼎湖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对鼎湖山马尾松群落各组分热值、能量现存量、能量净生产量及群落太阳能转化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乔木层马尾松各器官热值相差不大,为19.02~20.30 kJ/g(总平均 19.34 kJ/g);灌木层植物热值低于乔木层,为16.55~18.78 kJ/g(总平均17.82 kJ/g);草本层植物热值低于灌木层,为13.07~16.16 kJ/g(总平均15.03 kJ/g)。(2)群落能量总现存量随时间而增加,且组分分配比例因年份不同而异。在 1990、1995和2000年分别为167 141.4、270 295.9和321 294.3 kJ/m2,其中乔木层占93.4%、79.8%和86.7%,林下层占3.5%、10.6%和7.2%,而地表现存凋落物层仅占3.2%、9.5%和6.1%。(3)群落在1990~1995年和1995~2000年期间能量净生产每年分别为 1 7083. 2 kJ/m2 和 21 571. 8 kJ/m2,其中乔木层占 96. 6%和95 5%,林下层仅占3.4%和5.0%。所有能量生产量中,群落自身增长能量(即年能量存留量)占 72.7%和57.6%,而释放到其它子系统的能量占27.3%和42.4%。(4)群落太阳能转化效率在 1990~1995 年和 1995~2001年分别为0.759%和0.958%,10年平均为0.873%。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林下层植物在退化马尾松林恢复初期养分循环中的作用 [J].
莫江明 ;
SandraBrown ;
彭少麟 ;
孔国辉 ;
张德强 ;
张佑昌 .
生态学报, 2002, (09) :1407-1413
[2]   鼎湖山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碳素分配和贮量的研究 [J].
方运霆 ;
莫江明 .
广西植物, 2002, (04) :305-310
[3]   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变化规律研究Ⅱ.不同林龄生物量及生产力 [J].
丁贵杰 ;
王鹏程 .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01) :54-60
[4]   不同年龄阶段马尾松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 [J].
项文化 ;
田大伦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2, (01) :89-95
[5]   严重退化红壤上恢复的马尾松—灌木混交林群落能量格局的研究 [J].
谢锦升 ;
林瑞余 ;
黄荣珍 ;
陈银秀 ;
杨玉盛 .
林业科学, 2001, (S1) :131-136
[6]   鼎湖山马尾松林凋落物及其对人类干扰的响应研究 [J].
莫江明 ;
孔国辉 ;
Sandra BROWN ;
方运霆 ;
张佑昌 .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06) :656-664
[7]   鼎湖山演替系列中代表性森林凋落物研究 [J].
张德强 ;
叶万辉 ;
余清发 ;
孔国辉 ;
张佑倡 .
生态学报, 2000, (06) :938-944
[8]   武夷山黄山松群落能量的研究 [J].
林鹏 ;
林益明 ;
李振基 ;
杨志伟 ;
刘初钿 ;
何建源 .
生态学报, 1999, (04) :504-507
[9]   鼎湖山植物群落及其主要植物的热值研究 [J].
任海 ;
彭少麟 ;
刘鸿先 ;
曹洪麟 ;
黄忠良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9, (02) :53-59
[10]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3种群落的能量流和能量利用效率 [J].
吴厚水 ;
刘慧屏 ;
黄大基 .
生态学报, 1998, (01) :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