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蓝藻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33
作者
钱奎梅 [1 ]
刘霞 [1 ]
段明 [2 ]
陈宇炜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
关键词
鄱阳湖; 水华蓝藻; 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利用鄱阳湖的原位监测数据,分析鄱阳湖水华蓝藻的分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索鄱阳湖水华蓝藻的源头.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为硅藻,蓝藻为鄱阳湖的次级优势种,蓝藻在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水华蓝藻的主要优势种为鱼腥藻,其次为微囊藻和浮游蓝丝藻.鄱阳湖蓝藻水华形成初期的基本规律为水华蓝藻在营养盐浓度相对较高且水流较缓的内湾及尾闾区生长分布,在夏秋季水位较高时在水流和风的作用下向主航道输移聚集.结合鄱阳湖水文特点,主航道的水华蓝藻聚集有可能是上游四个湖区的蓝藻向下游漂移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成果可为控制鄱阳蓝藻水华区域风险灾害提供基础数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61 / 26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鄱阳湖阻隔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化特征:以军山湖为例[J]. 刘霞,钱奎梅,谭国良,邢久生,李梅,陈宇炜.环境科学. 2014(07)
[2]   丰水期鄱阳湖水体中氮、磷含量分布特征 [J].
陈晓玲 ;
张媛 ;
张琍 ;
陈莉琼 ;
陆建忠 .
湖泊科学, 2013, 25 (05) :643-648
[3]   鄱阳湖环湖区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J].
莫明浩 ;
杨洁 ;
顾胜 ;
宋月君 .
人民长江, 2010, 41 (17) :51-53+91
[4]   蓝藻毒素的研究概况 [J].
戴瑾瑾 ;
陈德辉 ;
高云芳 ;
马庆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9, 27 (01) :90-97
[5]   湖泊水动力对蓝藻生长的影响 [J].
张毅敏 ;
张永春 ;
张龙江 ;
高月香 ;
赵颖 .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05) :707-711
[6]   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思考 [J].
孔繁翔 ;
高光 .
生态学报, 2005, (03) :589-595
[7]   春秋两季鄱阳湖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研究(英文) [J].
王天宇 ;
王金秋 ;
吴健平 .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1073-1078
[8]   扰动对外源性磷在模拟水生态系统中迁移的影响 [J].
史小丽 ;
王凤平 ;
蒋丽娟 ;
杨柳燕 ;
孔志明 ;
高光 ;
秦伯强 .
中国环境科学, 2002, (06) :58-62
[9]   鄱阳湖水位变化规律的研究 [J].
闵骞 .
湖泊科学, 1995, (03) :281-288
[10]  
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金相灿,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