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作为“基本善”的知识及其正义问题
被引:2
作者
:
白惠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哲学系
白惠仁
机构
:
[1]
浙江大学哲学系
来源
:
哲学分析
|
2020年
/ 11卷
/ 04期
关键词
:
知识;
《正义论》;
基本善;
合理生活计划;
公共知识系统;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B017 [认识论];
学科分类号
:
01 ;
0101 ;
摘要
:
知识的公共性使得知识构成了每个社会成员追求罗尔斯式的"合理生活计划"所必需的条件。知识分布的不公正对于社会正义产生了深刻影响,然而以《正义论》为代表的分配正义理论并未将知识纳入其中。像大多数社会益品一样,知识也可以被生产、传播和获取,知识可以被视为罗尔斯的"基本善"而纳入正义理论的讨论对象。知识的分配正义需要在一个"公共知识系统"的制度框架中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30+196 +19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良序科学与良序社会——基于罗尔斯“理想理论”的考察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白惠仁
.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7,
39
(05)
:1
-7
[2]
罗尔斯的“基本善”:问题及其修正
[J].
姚大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姚大志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11,
(04)
:54
-59
[3]
正义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美) 罗尔斯 (Rawls, 2009
[4]
A new direction for science and values
[J].
Hicks, Daniel J.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Univ Western Ontario, Rotman Inst Philosophy, London, ON N6C 4C3, Canada
Univ Western Ontario, Rotman Inst Philosophy, London, ON N6C 4C3, Canada
Hicks, Daniel J.
.
SYNTHESE,
2014,
191
(14)
:3271
-3295
[5]
VALUE MATTERS IN EPISTEMOLOGY
[J].
Sosa, Ernest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Rutgers State Univ, Piscataway, NJ 08855 USA
Rutgers State Univ, Piscataway, NJ 08855 USA
Sosa, Ernest
.
JOURNAL OF PHILOSOPHY,
2010,
107
(04)
:167
-190
←
1
→
共 5 条
[1]
良序科学与良序社会——基于罗尔斯“理想理论”的考察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白惠仁
.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7,
39
(05)
:1
-7
[2]
罗尔斯的“基本善”:问题及其修正
[J].
姚大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姚大志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11,
(04)
:54
-59
[3]
正义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美) 罗尔斯 (Rawls, 2009
[4]
A new direction for science and values
[J].
Hicks, Daniel J.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Univ Western Ontario, Rotman Inst Philosophy, London, ON N6C 4C3, Canada
Univ Western Ontario, Rotman Inst Philosophy, London, ON N6C 4C3, Canada
Hicks, Daniel J.
.
SYNTHESE,
2014,
191
(14)
:3271
-3295
[5]
VALUE MATTERS IN EPISTEMOLOGY
[J].
Sosa, Ernest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Rutgers State Univ, Piscataway, NJ 08855 USA
Rutgers State Univ, Piscataway, NJ 08855 USA
Sosa, Ernest
.
JOURNAL OF PHILOSOPHY,
2010,
107
(04)
:167
-190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