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被引:37
作者
邵桂华 [1 ]
满江虹 [2 ]
机构
[1] 山东大学体育学院
[2]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竞技体育; 可持续发展; 系统动力学; 中国;
D O I
10.16469/j.css.2010.01.004
中图分类号
G80-05 [体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4 ; 0403 ;
摘要
以系统整体思考为基础,以系统动力学为工具,分析了影响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外因素,以"人"和"资金"为核心状态变量,通过绘制因果关系图、流图并编写系统动力学方程式,构建了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VensimPLE软件进行了从2006—2020年的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竞技体育系统对国家财政拨款具有强烈依赖性,冠军成本过高,自我造血功能匮乏,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改变国家体育投资结构,在减小竞技体育投资比例以便为全民健身事业创造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科学调整竞技体育"科研经费比例"和"产业资金比例"并由此生成"自我发展"机制,才是我国竞技体育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3+69 +6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产生原因及对策 [J].
魏冰 ;
李庶鸿 ;
王振涛 ;
冯海峰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01) :142-144
[2]   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产生原因及对策 [J].
魏冰 ;
李庶鸿 ;
王振涛 ;
冯海峰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01) :142-144
[3]   坚持和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 [J].
杨桦 ;
孙淑惠 ;
舒为平 ;
魏万珍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05) :577-582
[4]   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研究 [J].
刘志民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0, (04) :6-11
[5]   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研究 [J].
刘志民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0, (04) :6-11
[6]   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J].
刘志民 ;
虞重干 ;
刘炜 ;
丁海勇 ;
丁燕华 ;
卢玲 .
体育学刊, 2002, (01) :15-19
[7]   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J].
刘志民 ;
虞重干 ;
刘炜 ;
丁海勇 ;
丁燕华 ;
卢玲 .
体育学刊, 2002, (01) :15-19
[8]   “代价论”的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观 [J].
张在宁 .
体育学刊, 2003, (05) :20-22
[9]   “代价论”的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观 [J].
张在宁 .
体育学刊, 2003, (05) :20-22
[10]   再论“举国体制” [J].
秦椿林 ;
张春萍 ;
魏来 ;
石春健 ;
靳厚忠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04) :437-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