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苗期耐淹性的遗传与QTL分析

被引:15
作者
王芳 [1 ]
赵团结 [1 ]
喻德跃 [1 ]
陈受宜 [2 ]
盖钧镒 [1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农业部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大豆[Glycinemax(L.)Merr.]; 耐淹性; RIL; 分离分析; QTL定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涝害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大自然灾害。耐涝性可分为耐湿(渍)性和耐淹性。以科丰1号(高度耐淹)×南农1138-2(不耐淹)衍生的RIL群体(NJRIKY)为材料,以盆栽全淹条件下的存活率为耐淹性指标,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进行遗传分析,并利用WinQTL Cartographer Version 2.5程序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及多区间作图法(MIM)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两次试验的耐淹性均存在超亲变异,试验间、家系间以及试验与家系互作间的差异均极显著;NJRIKY大豆群体的耐淹性为3对等加性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2.40%;在QTL分析中,用CIM和MIM共同检测到3个耐淹QTL,分别位于A1、D1a和G连锁群上的Satt648K4182V、Satt531A941V、Satt038Satt275(B53BSatt038)区间,表型贡献率为4.4%7.6%。分离分析与QTL定位的结果相对一致,可相互印证。
引用
收藏
页码:748 / 75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1]  
试验统计方法. 盖钧镒. ChinaAgriculturePress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