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南段晚期韧性剪切带涡度分析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6
作者
王勇生
朱光
宋传中
刘国生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晚期韧性剪切带; 运动学涡度; 压扭;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6.05.003
中图分类号
P542.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天然剪切带通常都是简单剪切和纯剪切叠加的一般剪切的产物。通过测量韧性剪切带的运动学涡度,可以很好地解决剪切带变形过程中究竟是简单剪切占优势还是纯剪切占优势的问题。本次研究中利用石英C轴组构与主应变比值的方法以及石英C轴组构与斜列颗粒形态的方法,测量了郯庐断裂带南段晚期韧性剪切带的运动学涡度。获得的运动学涡度主要介于0.80~0.95之间,明显大于0.75且小于1,指示郯庐晚期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的变形以简单剪切为主的同时,还存在一个纯剪切分量。根据本次研究获得的涡度值、断层产状以及断裂带的运动学特征综合分析,可以认为郯庐晚期韧性剪切带是一个具有压扭性质的走滑构造。并且,本次工作中获得的运动学涡度支持伊佐奈崎板块与欧亚板块的边界为典型的汇聚型板块边界的现有成果。
引用
收藏
页码:591 / 60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郯庐断裂带肥东段走滑运动的40Ar/39Ar法定年 [J].
朱光 ;
牛漫兰 ;
刘国生 ;
王勇生 ;
谢成龙 ;
李长城 .
地质学报, 2005, (03) :303-316
[2]   郯庐断裂带热年代学信息及其与大别造山带折返的关系 [J].
王勇生 ;
朱光 ;
陈文 ;
宋传中 ;
刘国生 .
地球化学, 2005, (03) :193-214
[3]  
40Ar/39Ar geochronological constraints on syn-orogenic strike-slip movement of Tan-Lu fault zone[J]. W.J.Dunlap,C.Teyssier.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4(05)
[4]  
郯庐断裂带同造山走滑运动的40Ar/39Ar年代学证据[J]. 朱光,刘国生,W.J.Dunlap,C.Teyssier,王勇生,牛漫兰.科学通报. 2004(02)
[5]   郯庐断裂带的演化及其对西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响应 [J].
朱光 ;
王道轩 ;
刘国生 ;
牛漫兰 ;
宋传中 .
地质科学, 2004, (01) :36-49
[6]  
Studies on 40Ar/39Ar thermochronology of strike-slip time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and their tectonic implications[J]. 朱光 ,宋传中 ,王道轩 ,刘国生 ,徐嘉伟.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1(11)
[7]   郯庐断裂带走滑时代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J].
朱光 ;
宋传中 ;
王道轩 ;
刘国生 ;
徐嘉炜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3) :250-256
[8]   燕山带中生代主要构造事件与板块构造背景问题 [J].
郑亚东 ;
G.A.Davis ;
王琮 ;
B.J.Darby ;
张长厚 .
地质学报, 2000, (04) :289-302
[9]   郯庐断裂带的最大左行走滑断距及其形成时期 [J].
万天丰,朱鸿 .
高校地质学报, 1996, (01) :14-27
[10]   郯──庐断裂系的两期左行平移及其中生代时期演化史 [J].
张宏 .
辽宁地质, 1994, (Z1) :13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