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灌溉模式下氮肥水平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16
作者
潘圣刚 [1 ,2 ]
黄胜奇 [1 ]
汪金平 [1 ]
展茗 [1 ]
蔡明历 [1 ]
曹凑贵 [1 ]
唐湘如 [2 ]
黎国喜 [2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生理生态研究中心
[2]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水稻; 灌溉模式; 氮肥; 生物学特性; 水分利用效率;
D O I
10.13866/j.azr.2012.01.009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灌溉模式下氮肥水平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两优培九为材料,设计3种不同的灌溉模式(常规灌溉、干湿交替灌溉和厢沟灌溉,分别记作W1,W2,W3)和4种不同氮肥水平(0,90,180,270 kg/hm2,分别记作F0,F1,F2,F3)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与W1处理相比,W2和W3处理水稻灌浆结实期剑叶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降低8.7%和9.4%。而且,水稻产量分别增加2.5%和9.1%,节约灌溉用水17.8%和17.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5.0%和32.5%。在相同的灌溉模式下,中等氮肥处理(180 kg/hm2)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根系伤流量比不施肥处理(F0)增加28.4%,剑叶丙二醛(MDA)含量降低12.4%。在本实验条件下,采用干湿交替的水分灌溉和厢沟灌溉模式,施氮量为180 kg/hm2的氮肥处理,是兼顾高产和水分高效利用的农艺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61 / 16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方式下田间氨挥发损失及其影响因素 [J].
杨淑莉 ;
朱安宁 ;
张佳宝 ;
陈效民 ;
朱强根 .
干旱区研究, 2010, 27 (03) :415-421
[2]   水分胁迫对不同品种春小麦的水分利用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J].
罗爱花 ;
郭贤仕 ;
柴守玺 .
干旱区研究, 2008, (05) :683-689
[3]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水稻抗旱性影响的研究 [J].
高迎旭 ;
周毅 ;
郭世伟 ;
沈其荣 .
干旱区研究, 2006, (04) :598-603
[4]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影响 [J].
程建平 ;
曹凑贵 ;
蔡明历 ;
原保忠 ;
王建漳 ;
郑传举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12) :28-33
[5]   水稻不同灌溉方式下的高产生理特性 [J].
林贤青 ;
朱德峰 ;
李春寿 ;
阮关海 ;
张玉屏 ;
陈惠哲 .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04) :328-332
[6]   外源稀土对水稻伤流组分的影响 [J].
常江 ;
张自立 ;
郜红建 ;
黄界颍 ;
甘旭华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05) :522-525
[7]   旱作条件下水稻的生物效应及表层覆盖的影响 [J].
石英 ;
沈其荣 ;
茆泽圣 ;
李伟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1, (03) :271-277
[8]   不同水分管理对水稻生长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J].
沈阿林 ;
刘春增 ;
张付申 ;
陈永安 ;
昆忠男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7, (02) :111-116
[9]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李合生主编, 2000
[10]   Can yields of lowland rice resume the increases that they showed in the 1980s? [J].
Horie, T ;
Shiraiwa, T ;
Homma, K ;
Katsura, K ;
Maeda, S ;
Yoshida, H .
PLANT PRODUCTION SCIENCE, 2005, 8 (03) :25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