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地区水汽输送与重庆夏季旱涝的联系

被引:9
作者
周浩
刘晓冉
程炳岩
机构
[1] 重庆市气候中心
关键词
东亚地区; 重庆; 旱涝异常; 水汽输送;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16 [降水引起的灾害];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NCEP/NCAR(1960—2006年)的全球再分析格点资料,研究了东亚地区水汽输送异常与重庆夏季旱涝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重庆夏季(7~8月)降水偏多(涝)时,欧亚地区中高纬维持"两脊一槽"的"双阻"型:乌拉尔山和鄂霍茨克海地区分别存在阻高,贝加尔湖地区为一槽区。冷空气沿着贝加尔湖槽后偏北风和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的南支西风南下进入中国。热带太平洋地区为显著的高度距平正异常区。副热带地区是高度距平负异常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偏南、强度偏强。来自热带海洋地区的暖湿气流分别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南侧和经印度、孟加拉湾两条主要路径进入中国。当来自高、低纬地区的冷、暖空气在长江流域中上游相遇,就会造成重庆等长江中上游地区降水异常偏多,发生洪涝。反之,降水偏少(旱)年,在欧亚中高纬地区存在"一槽一脊"的环流形势:乌拉尔山附近为一深厚的槽区;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异常发展,一直延伸到贝加尔湖附近;西欧地区维持着深厚的高压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偏东,主体基本退出中国大陆地区。整个热带为高度距平负异常区。这样环流形势致使东亚地区中高纬地区受乌拉尔山大槽影响盛行偏南风,不利于冷空气南下。低纬地区的暖湿气流沿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面的东南气流从华南进入中国。这样的环流配置易造成南下的冷空气偏弱,同时使来自热带地区的暖空气向北推进到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致使冷、暖空气无法在长江中上游地区交汇,该区域降水显著减少,形成干旱。
引用
收藏
页码:1324 / 133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西北地区春、夏季降水的水汽输送特征 [J].
王秀荣 ;
徐祥德 ;
王维国 .
高原气象, 2007, (04) :749-758
[2]   四川盆地夏季水汽输送特征及其对旱涝的影响 [J].
蒋兴文 ;
李跃清 ;
李春 ;
杜军 .
高原气象 , 2007, (03) :476-484
[3]   华北夏季强降水的水汽来源 [J].
梁萍 ;
何金海 ;
陈隆勋 ;
李薇 .
高原气象 , 2007, (03) :460-465
[4]   华南旱、涝年前汛期水汽输送特征的对比分析 [J].
常越 ;
何金海 ;
刘芸芸 ;
梁萍 .
高原气象, 2006, (06) :1064-1070
[5]   重庆区域旱涝指标及其变化特征分析 [J].
李永华 ;
毛文书 ;
高阳华 ;
韩逢庆 ;
李家启 .
气象科学, 2006, (06) :6638-6644
[6]   青海高原近43年夏季水汽分布及演变特征 [J].
王鹏祥 ;
王宝鉴 ;
黄玉霞 ;
郭品文 ;
李栋梁 .
高原气象, 2006, (01) :60-65
[7]   水汽输送对云南夏季风爆发及初夏降水异常的影响 [J].
陈艳 ;
丁一汇 ;
肖子牛 ;
晏红明 .
大气科学, 2006, (01) :25-37
[8]   青藏高原东部及邻近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 [J].
周长艳 ;
李跃清 ;
李薇 ;
陈隆勋 .
高原气象, 2005, (06) :880-888
[9]   近40 a重庆地区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 [J].
刘毅 ;
何金海 ;
王黎娟 .
气象科学, 2005, (05) :5490-5498
[10]   重庆夏季旱涝的欧亚环流特征分析 [J].
刘德 ;
李永华 ;
高阳华 ;
李晶 ;
唐云辉 ;
叶钊 .
高原气象, 2005, (02) :275-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