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累积过程与影响因素

被引:21
作者
常静 [1 ]
刘敏 [2 ]
李先华 [1 ]
余婕 [2 ]
林啸 [2 ]
王丽丽 [2 ]
高磊 [2 ]
机构
[1]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遥感与空间信息科学研究中心 
[2]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育部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城市地表灰尘; 重金属; 累积过程; 上海;
D O I
10.13227/j.hjkx.2008.12.014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选择上海中心城区典型样点开展地表灰尘重金属累积过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区地表灰尘负荷平均值为12.4g/m,范围为5.0423.2 g/m;文教区道路灰尘负荷为6.1 g/m,范围为3.810.0 g/m.持续时间长、强度较大的降雨对颗粒物负荷有明显的削减作用,而小雨则会使其总量有所增加,土地利用类型和道路交通行为是影响地表灰尘大气环境"源-汇"效应的重要因素.在干期累积过程中,随着无雨天数的增加,地表灰尘负荷随之升高,同时颗粒物粒径逐渐增大.在交通流量较高的地区,灰尘重金属浓度呈现降低趋势,表现出对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源"效应,而交通流量相对较低的区域灰尘重金属浓度则有所升高,显示出其对大气悬浮物的"汇"效应.干期累积过程中,污染物负荷变化取决于灰尘负荷和污染物浓度两者的共同作用,呈现出S型增长趋势,降雨过后10 d内,污染负荷增长缓慢,1015 d迅速增加,15 d后,污染负荷增长速率减小,颗粒物与大气悬浮物交换保持平衡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3483 / 348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2次降雨间隔时间对城市地表径流污染负荷的影响 [J].
李立青 ;
尹澄清 ;
孔玲莉 ;
何庆慈 .
环境科学, 2007, (10) :2287-2293
[2]   城市地表灰尘的概念、污染特征与环境效应 [J].
常静 ;
刘敏 ;
侯立军 ;
许世远 ;
林啸 ;
Ballo Siaka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5) :1155-1160
[3]   重庆市主城区街道地表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 [J].
李章平 ;
陈玉成 ;
杨学春 ;
魏世强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1) :114-116+138
[4]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负荷计算及评价模型 [J].
张伟 ;
周永潮 .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1) :27-29
[5]   建筑物顶部形状对街道峡谷内污染物扩散影响的研究 [J].
谢晓敏 ;
黄震 ;
王嘉松 .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05, (01) :108-113
[6]   城市街道地表物特性分析 [J].
郭琳 ;
曾光明 ;
程运林 .
中国环境监测, 2003, (06) :40-42
[7]  
施为光.成都市街道地表物中的重金属[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5(03)
[8]  
施为光.成都市街道地表物中的重金属[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5(03)
[9]   街道地表物的累积与污染特征——以成都市为例 [J].
施为光 .
环境科学, 1991, (03) :18-23+94
[10]  
Lee-Hyung Kim,Kyung-Duk Zoh,Sang-man Jeong,Masoud Kayhanian,Michael K. Stenstrom.Estimating Pollutant Mass Accumulation on Highways during Dry Period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