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成藏期研究新进展

被引:34
作者
马安来 [1 ]
张水昌 [2 ]
张大江 [2 ]
金之钧 [1 ]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成藏期; 流体包裹体; 储层沥青; 伊利石 K-Ar 测年; 油气水界面追溯法; 油藏地球化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传统的成藏期分析是从生、储、盖、运、聚、保等参数的配置,根据圈闭形成史、烃源岩生烃史及露点压力法作出的。但基于中国多数含油气盆地隶属叠合盆地的特性,具有多烃源层、多期油气生成、多期成藏,多期破坏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后期,引进并运用了流体历史分析方法。借助油藏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伊利石 K-Ar 测年、储层沥青和油气水界面追溯法等确定成藏期的新方法,实现了由传统的定性(定期)研究到定量或半定量研究的转变,可以较准确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同时,鉴于叠合盆地油气藏形成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在成藏期研究工作中仍需要重视基础地质工作,传统方法(圈闭形成期、生烃史)是进行新技术应用的基础。地球化学技术方法与地质背景相结合,传统方法与新方法相结合,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是今后油气成藏期研究的发展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271 / 27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1]  
油藏地球化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英)J.M.丘比特(JohnM.Cubitt),(英)英格兰(WilliamA.England)著, 1997
[12]  
沉积盆地古地温测定方法及其应用[M]. 广东科技出版社 , 周中毅,潘长春主编, 1992
[13]  
石油地质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查普曼(Chapman,R.E.)著, 1989
[14]   SOME ASPECTS OF THE ORGANIC GEOCHEMISTRY OF PETROLEUM FLUIDS [J].
ENGLAND, WA ;
MACKENZIE, AS .
GEOLOGISCHE RUNDSCHAU, 1989, 78 (01) :291-303
[15]  
Mapping hydrocarbon charge histories:detaile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outh Pepper oil field,Camarvon Basin. Lisk M,George S C,Summons R E,et al. The APPEA Journal . 1996
[16]   塔中隆起石炭系油气成藏期研究 [J].
邓良全 ;
刘胜 ;
杨海军 .
新疆石油地质, 2000, (01) :23-26+86
[17]   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成藏聚集史 [J].
王屿涛 ;
谷斌 ;
王立宏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8, (04) :25-29
[18]   利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油藏注入史 [J].
张金亮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4) :7-10+3
[19]   砂岩储层中自生伊利石定年分析油气藏形成期 [J].
王飞宇 ;
郝石生 ;
雷加锦 .
石油学报, 1998, (02) :5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