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直径≤3cm周围型肺癌血流动力学定量研究

被引:30
作者
谭理连 [1 ]
李扬彬 [1 ]
李树欣 [1 ]
江金带 [1 ]
李志铭 [1 ]
周少萍 [1 ]
黄世章 [2 ]
彭品贤 [3 ]
机构
[1]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CT室
[2]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
[3]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4.2 [肺肿瘤];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直径≤3cm周围型肺癌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或临床针对性治疗有效的77例直径≤3cm孤立性肺结节病灶(其中周围型肺癌50例,肺炎性结节21例,结核球5例,转移瘤1例)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8、15、22、29、36、43、50、60、90、120、180s各扫描1次,绘出病灶动态增强时间-密度曲线,计算病灶最大增强线性斜率(SS)、强化峰值(PH)、血流灌注量(BP)。结果肺癌时间-密度曲线形态主要表现为起始呈慢升,后呈急升达峰值,再慢降型;肺炎性结节时间-密度曲线形态主要表现为起始呈急升、再慢升达峰值、再慢降型;肺结核球、转移瘤的时间-密度曲线形态多呈一低平曲线。肺癌平均SS、BP、PH分别为3.12±2.11%/s、0.79±0.72ml·min-1·ml-1、39.36±16.67Hu。肺炎性结节平均SS、BP、PH分别为4.86±3.39%/s、1.28±0.98ml·min-1·ml-1、65.89±21.35Hu。结核球平均SS、BP、PH分别为0.66±0.1%/s、0.17±0.05ml·min-1·ml-1、12.75±3.75Hu。转移瘤PH为4.47Hu。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反映直径≤3cm周围型肺癌的血流动力学有特征性,对周围型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大临床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19+29 +2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螺旋CT肺三期扫描对直径≤3cm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J].
谭理连 ;
李扬彬 ;
李树欣 ;
江金带 ;
李志铭 ;
黄世章 ;
彭品贤 .
中华肿瘤杂志, 2004, (05) :55-58
[2]   CT灌注成像的原理、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J].
霍福涛 ;
苏续清 ;
张维新 .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4, (02) :49-54
[3]   动态增强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定量研究 [J].
张敏鸣 ;
周华 ;
邹煜 .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4, (03) :39-43
[4]   孤立性肺结节动态增强MRI的定量研究 [J].
张敏鸣 ;
邹煜 ;
商德胜 ;
汪启东 .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 (07) :16-21
[5]   周围型肺癌的动态增强曲线的诊断价值 [J].
李相生 ;
肖湘生 ;
张挽时 ;
徐家兴 ;
李惠民 ;
刘士远 ;
李成洲 .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 (01) :11-14
[6]   肺动脉不参与肺癌供血——实验和DSA研究 [J].
韩铭钧 ;
冯敢生 ;
杨建勇 ;
苏洪英 ;
赵钟春 .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0, (12)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