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及古地理

被引:47
作者
邵龙义
高迪
罗忠
张鹏飞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吐哈盆地; 侏罗系; 层序地层学; 聚煤作用; 岩相古地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在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分析的基础上,对聚煤期古地理特征及其与聚煤作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含煤岩系形成于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其中共发育4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于八道湾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一、二段和三、四段。吐哈盆地从层序Ⅰ到层序Ⅳ,先后经历了沼泽(层序Ⅰ)—湖泊(层序Ⅱ)—沼泽(层序Ⅲ)—湖泊(层序Ⅳ)过程。在对应于最大湖泛面的湖侵体系域末期和高位体系域早期,较快的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相平衡,从而有利于厚煤层的堆积。煤层厚度、碳质泥岩厚度与砂砾岩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即砂砾岩含量越少,煤和碳质泥岩厚度越大;地层厚度300~500m(层序Ⅰ)和400~550m之间(层序Ⅲ)时,煤层厚度最大,说明有利于煤和碳质泥岩聚集的环境是沉降速率中等、陆源碎屑供给相对较少的三角洲间湾、湖湾以及下三角洲平原环境,层序Ⅰ和层序Ⅲ的聚煤中心如艾维尔沟、柯尔碱、桃树园、七泉湖、柯柯亚、鄯善、艾丁湖、沙尔湖、大南湖和三道岭等均属于这类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215 / 22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吐哈盆地胜北地区中下侏罗统储层特征及有利勘探方向 [J].
张考文 ;
王天鹏 ;
苟红光 ;
毛世权 ;
祁传宝 ;
吴南荣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8, (02) :43-46+50+640
[2]   新疆吐哈盆地侏罗纪煤生烃模式的红外光谱分析 [J].
张蕤 ;
孙旭光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8, (01) :61-66
[3]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储层砂体发育及其岩石学特征 [J].
赵虹 ;
党犇 ;
陈永胜 ;
燕洲泉 ;
郑小杰 ;
贾玉琴 .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07, (03) :386-391
[4]   塔里木盆地古近系层序地层研究 [J].
邵龙义 ;
罗文林 ;
顾家裕 ;
鲁静 ;
何志平 ;
贾进华 ;
刘永福 ;
张丽娟 ;
肖中尧 .
古地理学报, 2007, (03) :283-292
[5]   柴北缘鱼卡地区侏罗纪含煤地层层序地层学研究 [J].
鲁静 ;
邵龙义 ;
刘天绩 ;
文怀军 ;
汪浩 ;
尚潞君 ;
杨敏芳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7, (01) :1-6
[6]   吐哈盆地早侏罗世八道湾组古环境与聚煤作用分析 [J].
邵龙义 ;
刘天绩 ;
冉茂云 ;
罗忠 ;
鲁静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6, (02) :189-191
[7]   晋东南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古地理及聚煤作用研究 [J].
邵龙义 ;
肖正辉 ;
何志平 ;
刘永福 ;
尚潞君 ;
张鹏飞 .
古地理学报, 2006, (01) :43-52
[8]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J].
张元 ;
李树新 ;
郭翔 ;
邓勇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S1) :102-107+138
[9]   吐哈盆地侏罗系沉积特点及油气资源 [J].
李勇 ;
邵磊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698-702
[10]   吐哈盆地西南缘水西沟群古气候演变特征及其层序地层学意义 [J].
吴伯林 ;
徐高中 .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4, (02) :13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