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吐哈盆地侏罗纪煤生烃模式的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16
作者
张蕤
孙旭光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关键词
柯柯亚地区; 显微组分; 热模拟; 红外光谱; 生烃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应用石英小玻管生烃热模拟实验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吐哈盆地柯柯亚地区J1b煤层煤样在不同热模拟温度下干酪根化学结构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煤样的显微组分镜下统计结果及红外吸收峰和相应的红外参数随温度变化的信息,初步确定了柯柯亚地区侏罗纪藻烛煤的生烃特征和模式。本区煤样以基质镜质体为主,同时含有一定量的藻类体和大量的小孢子体,是一种良好的生油气源岩。随着热模拟温度的升高,干酪根中芳香核的侧链不断脱落,活化能较低的含氧官能团和脂肪结构逐渐被分离出去,生烃潜力减小。这一生烃过程始于200℃左右,并在约350℃处达到高峰,至500℃已进行得比较完全。另一方面,当温度达到500℃时,干酪根开始有石墨化倾向,芳香核发生缩聚并逐渐密集排列,在600℃时比较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中国西北侏罗纪煤系显微组分生烃潜力、产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J].
陈建平 ;
邓春萍 ;
王汇彤 ;
韩德馨 .
地球化学, 2006, (01) :81-87
[2]  
盆地模拟技术在吐哈盆地的应用及分析[J]. 李新宁,李志军,王劲松,赵发斌,王文霞,郑玉平.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S6)
[3]   构造煤结构成分应力效应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J].
琚宜文 ;
姜波 ;
侯泉林 ;
王桂梁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5, (08) :1216-1220
[4]   吐哈盆地侏罗系热模拟生烃演化特征研究 [J].
郭贵安 ;
陈义才 ;
张代生 ;
涂小仙 ;
王家辉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5, (04) :13-15+5
[5]   煤成烃的成因与评价 [J].
刘德汉 ;
傅家谟 ;
肖贤明 ;
陈德玉 ;
耿安松 ;
孙永革 ;
王云鹏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137-141
[6]   吐哈盆地“煤成油”问题再认识 [J].
苏传国 ;
朱建国 ;
孟旺才 ;
蒋兵 ;
王天鹏 ;
王文霞 .
新疆石油地质, 2005, (04) :453-458
[7]   吐哈盆地侏罗系沉积特点及油气资源 [J].
李勇 ;
邵磊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698-702
[8]   华南晚二叠世“树皮体”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Micro-FTIR)特征及意义 [J].
余海洋 ;
孙旭光 ;
焦宗福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879-885
[9]   煤结构组成与成烃作用 [J].
程克明 ;
熊英 ;
孙万高 ;
杨智明 .
新疆石油地质, 2004, (04) :351-354
[10]   煤和含煤岩系成油理论研究和演变历史 [J].
胡社荣 ;
郎东升 ;
潘景副 ;
陈建平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3, (04) :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