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地区前寒武纪斜长角闪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形成环境和年代学

被引:39
作者
沈其韩
耿元生
王新社
吴春明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斜长角闪岩; 地球化学; 同位素年龄; 板内裂陷或大陆边缘裂陷; 阿拉善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阿拉善地区前寒武纪不同岩群、岩组和杂岩中的斜长角闪岩均呈层状产出 ,其原岩多为高铁拉斑玄武岩 ,普遍具有高钾高钛、稀土元素含量高、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地球化学特征 ,与典型的大洋拉斑玄武岩、太古宙的TH1型和TH2 型拉斑玄武岩有较明显的区别。岩石组合特征和多种地球化学判别图解均表明 ,该区的斜长角闪岩主要形成于板内环境 ,属于板内裂陷或大陆边缘裂陷的大地构造环境。初步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 ,叠布斯格岩群中斜长角闪岩的原岩形成于新太古代 ,含黑云斜长角闪岩中的角闪石3 9Ar40 Ar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 1918Ma和1919Ma ,说明其曾经历了古元古代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叠加。巴彦乌拉山岩组中斜长角闪岩形成于 2 2 71Ma~2 2 6 4Ma。波罗斯坦庙片麻杂岩中的斜长角闪岩已被 1818Ma和 1839Ma花岗片麻岩侵入 ,根据该杂岩体中斜长角闪岩与巴彦乌拉山岩组中同类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 ,推断其形成于古元古代早期。阿拉善群德尔和通特组中的斜长角闪岩目前尚无确切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 ,但相同层位的石榴石二云母石英片岩中锆石离子探针定年已获得平均同位素年龄值为 136 3Ma ,推测它有可能形成于中元古代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3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