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

被引:27
作者
陈树 [1 ,2 ]
马娟 [3 ]
朱金富 [1 ]
机构
[1] 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
[2]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教育中心
[3] 铜陵市立医院心理科
关键词
职业倦怠; 心理控制源; 应对方式; 现况调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2.6 [情绪与情感];
学科分类号
040201 ;
摘要
目的:探讨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的关系,为改善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高职院校教师273名,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ES),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估其职业倦怠、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MBI-ES的情绪衰竭因子分与IPC的有势力的他人因子分、机遇因子分及SCSQ的消极应对因子分呈正相关(r=0.31、0.33、0.21,均P<0.01);MBI-ES的去个性化因子分与IPC的内控性因子分呈负相关(r=-0.26,P<0.01),与IPC的有势力的他人因子分、机遇因子分及SCSQ的消极应对因子分呈正相关(r=0.31、0.38、0.19,均P<0.01);MBI-ES的低成就感因子分与IPC的内控性因子分及SCSQ的积极应对因子分呈负相关(r=-0.40、-0.40,均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高职教师越倾向机遇控制源和越采取消极应对方式者越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引用
收藏
页码:293 / 29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Born to burnout: A meta-analytic path model of personality, job burnout, and work outcomes [J].
Swider, Brian W. ;
Zimmerman, Ryan D. .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010, 76 (03) :487-506
[2]   Leadership, burnout, and job satisfaction in outpatient drug-free treatment programs [J].
Broome, Kirk M. ;
Knight, Danica K. ;
Edwards, Jennifer R. ;
Flynn, Patrick M. .
JOURNAL OF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 2009, 37 (02) :160-170
[3]   幼儿教师归因方式对其职业倦怠的影响 [J].
张世萍 ;
魏勇刚 ;
牟映雪 .
学前教育研究, 2012, (08) :50-54
[4]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对策分析——以海南高校为例 [J].
傅安国 ;
邓军 ;
吴娜 .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6 (01) :12-17+46
[5]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 [J].
王永琳 ;
王惠萍 ;
杜健 .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8, (02) :82-84
[6]   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 [J].
张楠楠 ;
周元宽 .
教育与职业, 2007, (24) :72-74
[7]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 [J].
曾玲娟 ;
伍新春 .
辽宁教育研究, 2003, (11) :79-80
[8]   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 [J].
王晓春 ;
甘怡群 .
心理科学进展, 2003, (05) :567-572
[9]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解亚宁;.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
[10]  
高职教师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的特点及相关研究.[D].赵宇.西南大学.200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