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覆盖变化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库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19
作者
杨渺
李贤伟
张健
薛波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植被变化; 影响因子; 碳吸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土地利用和土地变化改变了1/3~1/2的陆地面积。森林砍伐、造林、木本入侵等植被变化通常伴随草本、木本植物类型的改变,是植被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通常认为森林破坏导致土壤有机碳(SOC)流失,也有研究发现,林地转化为草场后也可具有极大的碳增汇潜力。由于农田、草场是人类主要食物来源地,比较研究草本与木本植被类型的土壤碳吸存潜力及影响因素对全球变暖和食物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的有关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植被变化过程中SOC的变化方向和数量大小不仅取决于变化前后植被类型,还主要与土地利用的历史、现状及管理活动强度有关。另外,原始土壤条件、土地利用变化前SOC含量、土壤质地、植被生产力等也都对SOC动态具有重要影响。这为特定立地条件下选择相应的植被类型或植被类型组合,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提高土壤碳吸存提供了依据。目前许多关于植被变化的研究并没有把植被类型转换对土壤碳库的影响从其他因子的影响中分离出来,对2种植被类型下土壤碳库特征、碳汇潜力、动态特征以及影响因子的比较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关于土壤活性碳库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有待加强。
引用
收藏
页码:126 / 138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57 条
[1]   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复合模式细根和草根分布与生长特征 [J].
李贤伟 ;
张健 ;
陈文德 ;
范冰 ;
董慧霞 .
草业学报, 2005, (06) :73-78
[2]   土壤有机碳的主导影响因子及其研究进展 [J].
周莉 ;
李保国 ;
周广胜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1) :99-105
[3]   森林凋落物分解重要影响因子及其研究进展 [J].
李志安 ;
邹碧 ;
丁永祯 ;
曹裕松 .
生态学杂志, 2004, (06) :77-83
[4]   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的影响 [J].
韩建国 ;
韩永伟 ;
孙铁军 ;
王小山 .
草业学报, 2004, (04) :21-28
[5]   现代土壤有机质研究中新的量化指标概述 [J].
王晶 ;
张旭东 ;
解宏图 ;
朱平 ;
姜桂敏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0) :1809-1812
[6]   土壤呼吸中根系与微生物呼吸的区分方法与应用 [J].
程慎玉 ;
张宪洲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4) :597-602
[7]   内蒙古自治区土壤有机碳、氮蓄积量的空间特征 [J].
陈庆美 ;
王绍强 ;
于贵瑞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5) :699-704
[8]   稳定性碳同位素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J].
陈世苹 ;
白永飞 ;
韩兴国 .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05) :549-560
[9]   环境因子对农业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影响 [J].
黄耀 ;
刘世梁 ;
沈其荣 ;
宗良纲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6) :709-714
[10]   人类活动对锡林郭勒地区主要草原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J].
王艳芬 ;
陈佐忠 .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06) :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