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典型高寒草地坡面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22
作者
孙文义 [1 ]
邵全琴 [1 ]
刘纪远 [1 ]
肖桐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关键词
高寒退化草地; 土壤有机碳; 水蚀; 风蚀; 冻融; 鼠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2 [草原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以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退化坡面为研究对象,从草地类型、鼠害和自然因素如水蚀、风蚀、冻融作用这一角度上探讨发生在不同退化程度上土壤有机碳的变化特征,对明晰高寒地区退化草地的碳变化机理和全球气候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同一侵蚀环境条件和退化程度下,以小嵩草、矮嵩草为优势种高寒草甸比以紫花针茅为优势种的高寒草原土壤有机碳蓄存能力高。轻度退化程度受水蚀影响的高寒草甸曲麻河乡QMH1坡面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是相距3.5 km高寒草原曲麻河乡QMH2坡面的2.2倍(P<0.01);轻度退化程度受风蚀影响的高寒草甸五道梁WDL坡面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是高寒草原不冻泉BDQ坡面土壤有机碳含量的3.8倍(P<0.01)。水蚀作用显著影响了高寒退化草地土壤有机碳在坡面上的分布,表现为随坡面向下迁移富集的特征。轻度退化程度受水蚀影响的高寒草甸玛龙ML1号坡面下坡位(距坡顶580 m以下)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比上坡位(距坡顶580 m以上)高22%(P<0.01)。高寒草甸玛龙ML2坡面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不仅具有土壤有机碳含量随退化程度加剧而降低的规律,还叠加有土壤有机碳随水土流失向下富集的迁移分布规律,具体表现为坡上位轻度退化>坡中下位中度退化>坡下位极度退化>坡中上位重度退化,因极度退化坡位处于重度退化的下坡位,表现出极度退化坡位土壤有机碳含量比重度退化坡位高49.3%(P<0.05)。风蚀作用使高寒退化草地表层土壤粗骨化和土壤有机碳加速矿化,表现为受湖陆风影响较弱的鄂陵湖ELH坡面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比受湖陆风影响较强的扎陵湖ZLH坡面高27.9%(P<0.05)。冻融垮塌降低了高寒退化草地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但差异不显著。鼠害影响降低了高寒退化草地土壤有机碳的平均含量,并加速了高寒草地退化的进程。中度退化鼠洞周围SDⅠ—Ⅲ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是极度退化鼠洞周围SDⅣ—Ⅵ的2.1倍;而未受鼠害影响的中度退化ML2Ⅰ—Ⅱ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是极度退化ML2Ⅳ—Ⅵ的1.6倍。高寒坡面草地受水蚀、风蚀、冻融以及鼠害等因素作用加剧了土壤有机碳的损失。
引用
收藏
页码:2072 / 2087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江河源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征研究 [J].
冯瑞章 ;
周万海 ;
龙瑞军 ;
马玉寿 .
土壤通报, 2010, 41 (02) :263-269
[2]   三江源退化高寒草甸草毡表层剥蚀过程及发生机理的初步研究 [J].
梁东营 ;
林丽 ;
李以康 ;
王溪 ;
曹广民 .
草地学报, 2010, 18 (01) :31-36
[3]  
退化高寒草原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化及其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J]. 蔡晓布,周进.应用生态学报. 2009(11)
[4]   近30年来长江源头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遥感分析——以青海省治多县为例 [J].
黄麟 ;
刘纪远 ;
邵全琴 .
资源科学, 2009, 31 (05) :884-895
[5]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活性变化特征研究 [J].
蔡晓布 ;
周进 ;
钱成 .
土壤学报, 2008, 45 (06) :1110-1118
[6]   三江源区不同鼠洞密度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和土壤容重特性研究 [J].
孙飞达 ;
龙瑞军 ;
蒋文兰 ;
郭正刚 ;
聂学敏 .
草业学报, 2008, (05) :111-116
[7]   近30年青海三江源西部干旱区草地退化特征的遥感分析 [J].
邵景安 ;
芦清水 ;
张小咏 .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04) :643-656
[8]   三江源区高寒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变化 [J].
王长庭 ;
龙瑞军 ;
王启兰 ;
景增春 ;
施建军 ;
杜岩功 ;
曹广民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8, (02) :225-230
[9]   江河源区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植物和土壤碳、氮储量对覆被变化的响应 [J].
王启基 ;
李世雄 ;
王文颖 ;
景增春 .
生态学报, 2008, (03) :885-894
[10]   草甸草原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J].
王明君 ;
韩国栋 ;
赵萌莉 ;
陈海军 ;
王珍 ;
郝晓莉 ;
薄涛 .
草业科学, 2007, (10)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