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对都江堰地区大熊猫生境的影响

被引:29
作者
王学志 [1 ]
徐卫华 [1 ]
欧阳志云 [1 ]
张晋东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绵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大熊猫; 生境丧失; 都江堰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63 [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狩猎限制];
学科分类号
090705 ;
摘要
为了明确汶川地震破坏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大熊猫生境的影响,选择在都江堰地区采用遥感数据解译和GIS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此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及其产生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造成的植被破坏区面积为12862hm2,其中78.64%的破坏区位于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内部。地震破坏区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海拔1400~2400m,坡度20~55°之间的山坡上。地震造成都江堰地区21.63%的大熊猫生境丧失,其中海拔2200~3000m之间的大熊猫生境丧失比例较大。大熊猫生境破碎化程度严重,震后的生境斑块数量是震前的7.7倍。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生境丧失更为严重,其丧失比例为32.15%,而保护区外部的大熊猫生境丧失较轻,其丧失比例为9.83%。地震造成该地区大熊猫生境丧失严重,生境破碎化加剧,为了增加大熊猫可利用的生境,在震后恢复重建中应当避免在大熊猫生境中开展旅游。
引用
收藏
页码:5856 / 586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评价 [J].
欧阳志云 ;
刘建国 ;
肖寒 ;
谭迎春 ;
张和民 .
生态学报, 2001, (11) :1869-1874
[2]  
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报告[M]. 科学出版社 , 国家林业局[编], 2006
[3]  
Designing a conservation plan for protecting the habitat for giant pandas in the Qionglai mountain range, China[J] .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 . 200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