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区的“灰色”畅想

被引:5
作者
万敏
王贞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湖北武汉
[3] 湖北武汉
关键词
滨水灰色域; 河流廊道; 景观生态学; 土地利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8 [特殊分区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该文对城市滨水用地用“灰色”概念进行描述。分析了城市滨水土地的人地矛盾,提出了修复滨水区灰色域的三项原则,总结出既尊重城市经济与社会利益,又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胁迫的土地利用的5点意见。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论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 [J].
鄂竟平 .
中国水利, 2004, (08) :15-21
[2]   灰色系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J].
刘思峰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4, (02) :267-272
[3]   园林建设顾误再谈 [J].
孟兆祯 .
中国园林, 2004, (01) :11-14
[4]   河溪近自然治理的基本模式与应用界限 [J].
高甲荣 ;
肖斌 ;
牛健植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2, (06) :84-87+91
[5]   河道渠化治理研究 [J].
徐国宾 ;
任晓枫 .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2, (05) :17-20+70
[6]   遵从自然过程的城市河流和滨水区景观设计 [J].
孙鹏 ;
王志芳 .
城市规划, 2000, (09) :19-22
[7]   近自然治理——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的荒溪治理工程 [J].
高甲荣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9, (01) :86-91
[8]   河道冲刷和清水水流河床冲刷率 [J].
王兆印 ;
黄金池 ;
苏德惠 .
泥沙研究, 1998, (01) :3-13
[9]   浅谈生物措施在山区河道整治中的作用 [J].
王作文 .
东北水利水电, 1994, (02)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