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4 条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民工管理的演进、动因与启示
被引:4
作者:
郑英隆
机构:
[1]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农民工管理;
演进;
动因;
政府作用;
D O I:
10.19616/j.cnki.bmj.2011.04.025
中图分类号:
D412.6 [工会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农民工现象",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行动逻辑与研究重点。世界上少有如此久远而且从未中断过的农业文明史,源于发展中农业大国的现代工业转型与跨越式推进,是我国农民工管理区别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基本原因。中国农民工的劳动形态及其特质正酝酿着一种独特的管理方式。除农民工自律、企业用工管理这些主体相对明确的界定外,还有诸如劳动转型、劳动业态、劳动流动中转地、二次流动等一系列跨管理边界的新课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民工管理演进大致可分为局域性的流量管理、流动控制与定点管理相结合、社会管理制度与契约管理制度相结合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又与农民工劳动发展的"三个波段"紧紧联系在一起。就主体而言,演进的动力取决于农民工、用工单位、政府行政三方力量,而以政府管理为主导。本文最后提出了以农民工"积分入户制"推动城乡公共福利均等化,改进农民工的市民待遇、居住条件、子女教育、职业培训、权益保护等有利于其融入城市,融入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65 / 175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