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岩石圈的基本特征

被引:39
作者
李廷栋 [1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
[2]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地壳; 岩石圈; 基本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3.2 [地壳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中国及邻区岩石圈结构构造十分复杂,并具有若干明显的特点:中国大陆地壳西厚东薄、南厚北薄,青藏高原地壳平均厚度为60~65km,最厚达80km;东部地区一般为30~35km,南中国海中央海盆平均只有5km;中国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47.6km,大大超过全球地壳39.2km的平均厚度。中国大陆及邻区岩石圈亦呈西厚东薄、南厚北薄的变化趋势,青藏高原及西北地区岩石圈平均厚度为165km,塔里木盆地中东部、帕米尔与昌都地区岩石圈厚度可达180~200km。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包括边缘海为岩石圈减薄区,厚度为50~85km。西部岩石圈、软流圈"层状结构"明显,反映了板块碰撞汇聚的动力学环境;东部岩石圈、软流圈呈"块状镶嵌结构",岩石圈薄,软流圈厚,反映了地壳拉张、软流圈物质上涌的特点,并在东亚及西太平洋地区85~250km深处形成一巨型低速异常体。中国东部上、下地壳及地壳、岩石圈地幔之间普遍存在"上老下新"年龄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Evidence of crustal ‘channel flow’ i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 from MT measurements[J]. ZHAO GuoZe1,CHEN XiaoBin1,WANG LiFeng1,WANG JiJun1,TANG Ji1,WAN ZhanSheng1,ZHANG JiHong2,ZHAN Yan1& XIAO QiBin1 1 Institute of Geology,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29,China;2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Jinan 250014,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8(12)
[2]   兴蒙、吉黑地区岩石圈电性结构特征 [J].
刘国兴 ;
张志厚 ;
韩江涛 ;
唐君辉 .
中国地质, 2006, (04) :824-831
[3]   中国及相邻区域岩石圈结构及动力学意义 [J].
朱介寿 ;
蔡学林 ;
曹家敏 ;
严忠琼 .
中国地质, 2006, (04) :793-803
[4]   中国大陆岩石圈岩石学结构、类型与不均一性 [J].
邱瑞照 ;
李廷栋 ;
邓晋福 ;
周肃 ;
肖庆辉 ;
叶天竺 ;
耿树方 .
中国地质, 2006, (04) :842-851
[5]   南海岩石圈结构与油气资源分布 [J].
万玲 ;
姚伯初 ;
曾维军 ;
吴能友 ;
夏斌 ;
朱本铎 .
中国地质, 2006, (04) :874-884
[6]   中国兴蒙—吉黑地区岩石圈结构基本特征 [J].
张兴洲 ;
杨宝俊 ;
吴福元 ;
刘国兴 .
中国地质, 2006, (04) :816-823
[7]   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J].
吴福元 ;
葛文春 ;
孙德有 ;
郭春丽 .
地学前缘, 2003, (03) :51-60
[8]   东亚西太平洋巨型裂谷体系岩石圈与软流圈结构及动力学 [J].
蔡学林 ;
朱介寿 ;
曹家敏 ;
严忠琼 ;
阳正熙 ;
洪学海 .
中国地质, 2002, (03) :234-245
[9]   东亚及西太平洋边缘海高分辨率面波层析成像 [J].
朱介寿 ;
曹家敏 ;
蔡学林 ;
严忠琼 ;
曹小林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5) :646-664+756
[10]   华北克拉通中生代下地壳置换:非造山过程的壳幔交换 [J].
翟明国 ;
樊祺诚 .
岩石学报, 2002, (01)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