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岩石圈结构与油气资源分布

被引:28
作者
万玲 [1 ]
姚伯初 [2 ]
曾维军 [2 ]
吴能友 [2 ]
夏斌 [1 ]
朱本铎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2]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关键词
岩石圈结构; 油气资源; 南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南海是中国唯一发育有洋壳的边缘海,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油气勘探表明,南海的油气田分布在北部、西部和南部陆缘沉积盆地内,而大中型油气田集中分布在西部海域盆地中,自北而南有莺歌海—琼东南盆地、万安盆地、湄公盆地、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且以含气为主,含油次之。此外,这一区域深水区还存在多个潜在的大型含油气盆地。研究发现,南海的油气分布与深部岩石圈结构有密切关系。在构造上,南海的含油气盆地位于岩石圈块体边缘或之上,受控于大型岩石圈断裂的发育与演化。在油气富集的盆地中,莫霍面显著凸起,与盆地基底形成镜像,地壳厚度最薄处仅数千米厚,热流值明显较周围地区高,热岩石圈厚度大大减薄。地震层析成像结果反映,这些盆地深部发育一条规模宏大的北西向上地幔隆起带,自红河口向东南穿越南海西部海盆,一直延伸到婆罗州东北部地区,在宏观上控制了南海的油气分布与富集。
引用
收藏
页码:874 / 88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中国东部陆上和海域CO2成因及运聚规律与控制因素分析 [J].
何家雄 ;
夏斌 ;
刘宝明 ;
张树林 .
中国地质, 2005, (04) :139-149
[2]   南海西南部曾母盆地早中新世以来沉降史分析 [J].
吴庐山 ;
邱燕 ;
解习农 ;
刘晓峰 ;
江涛 .
中国地质, 2005, (03) :370-377
[3]   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及近海陆架盆地CO成因判识与运聚规律研究 [J].
何家雄 ;
夏斌 ;
王志欣 ;
刘宝明 ;
孙东山 .
中国海上油气, 2005, (03) :153-162
[4]   南海西部海域新生代地质构造 [J].
万玲 ;
姚伯初 ;
吴能友 ;
马开义 ;
董英君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5, (02) :45-52
[5]   南海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岩石圈三维结构特征 [J].
姚伯初 ;
万玲 ;
吴能友 .
地质通报, 2005, (01) :1-8
[6]   南海海域新生代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的动力学特征及其油气资源 [J].
姚伯初 ;
万玲 ;
刘振湖 .
地球科学, 2004, (05) :543-549
[7]   岩石圈地幔结构及其对中国大型盆地的演化意义 [J].
宋晓东 ;
李思田 ;
李迎春 ;
郑斯华 ;
解习农 .
地球科学, 2004, (05) :531-538
[8]   中国东部及南海西部陆缘CO2气藏形成机理 [J].
刘宝明 ;
夏斌 ;
李绪宣 ;
张敏强 ;
陈振宏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4, (03) :207-212
[9]   大南海地区新生代板块构造活动 [J].
姚伯初 ;
万玲 ;
吴能友 .
中国地质, 2004, (02) :113-122
[10]   莺-琼盆地和珠江口盆地西部CO2成因及运聚分布特征 [J].
王振峰 ;
何家雄 ;
裴秋波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3, (05)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