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时空分异

被引:28
作者
李海央 [1 ]
朱明月 [2 ,3 ]
马娜 [1 ]
机构
[1]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2] 云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3]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量的扩张; 质的提升; 量质结合; 时空分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35 [城乡金融组织]; F323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乡村振兴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农村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则是农村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良性动力。对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界定,作为“量的扩张”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理应包括“量”与“质”的双重维度,彼此共生协调决定着系统功能的实现。以“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为框架,确定“覆盖广度”“覆盖深度”“机构可持续性”“发展可持续性”为分项指标,构建包含13个基础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权法合成测度2009—2018年间“量的扩张”“质的提升”方面指数与“量质结合”总体指数,以此为基础解析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发现:在时间维度的分异表现中,我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增长态势,其中西部地区总体水平的提升较为显著。同时,“量的扩张”“量质结合”指数在各观测值间差别逐步缩小,“质的提升”指数差异性则缓慢扩大。“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间的相互关系存在“负相关→正相关→低相关”的演化过程,尤其是近年来相互协同力逐步降低,表明“质的提升”不以“量的扩张”为主要约束;在空间维度的分异表现中,“量的扩张”与“量质结合”水平皆存在较强的空间差异性,整体分布特征与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形成了由西向东逐层递增且以胡焕庸线为主要分界的梯度化分异格局,这一分异格局还具备近邻扩散表现,呈“西进”态势。农村金融“质的提升”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在2015—2018年间“质的提升”水平开始显现极差化分异格局,相对更高等次的省域分布于不同经济区域,这一分异格局具备跳跃扩散表现,呈“北上”态势。整体来看,近邻扩散为表现的“量的扩张”“量质结合”空间分异过程中,也驱动了局部的空间集聚性联系。而跳跃扩散为表现的“质的提升”空间分异过程中,则驱动了局部的空间分散性联系。根据以上研究建议如下:以财政和税收政策保障农村金融市场完备发展,促使金融组织脱离“精英俘获”行径,以降低交易成本、扩展服务边界、提高金融机构技能和增加信息透明度等方式提升“三农”领域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以及加强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可持续性与发展可持续性的能力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5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社会互动的不同渠道对农户金融市场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 [J].
王若诗 ;
胡士华 .
经济经纬, 2020, 37 (06) :39-47
[2]   金融集聚对经济发展绩效与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基于制度环境视角的研究 [J].
杨旭 ;
刘祎 ;
黄茂兴 .
经济问题, 2020, (01) :44-53
[3]   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研究 [J].
马茹 ;
罗晖 ;
王宏伟 ;
王铁成 .
中国软科学, 2019, (07) :60-67
[4]   农村金融扶贫:逻辑、实践与机制创新 [J].
温涛 ;
刘达 .
社会科学战线, 2019, (02) :65-71+281+2
[5]   新时代背景下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评价——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李俊玲 ;
戴朝忠 ;
吕斌 ;
胥爱欢 ;
张景智 .
金融监管研究, 2019, (01) :15-30
[6]   消费信贷政策与经济增长质量——基于第一主成分合成指数和FAVAR模型的实证 [J].
李海央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4 (03) :46-57
[7]   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J].
董晓林 ;
朱敏杰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6 (06) :14-18+152
[8]   农村金融协调发展:理论依据与经验借鉴 [J].
周再清 ;
彭建刚 .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2, 33 (05) :7-12
[9]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 [J].
钞小静 ;
惠康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 (06) :75-86
[10]   对外贸易、FDI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时间序列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1982~2006 [J].
杨万平 ;
袁晓玲 .
世界经济研究, 2008, (12) :62-6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