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近城市河流沉积物营养水平与磷形态的空间分布

被引:5
作者
叶宏萌 [1 ,2 ]
袁旭音 [3 ,2 ]
徐荆棘 [3 ]
机构
[1]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2] 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
关键词
沉积物; 磷形态; 营养元素; 秦淮新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2 [河流];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近城市河流位于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带,其环境现状反映城市化过程对河流的影响。通过不同断面的样品研究了南京近城市河流——秦淮新河沉积物中主要营养元素与磷形态的空间分布,分析其变化特征和污染成因。研究表明,不同河段由于受人为活动和沉积环境的影响营养程度差异较大。河流表层沉积物的TOC、TN和TP范围分别为3.07~34.97g/kg、830~2 370mg/kg和447~3 517mg/kg,磷的形态显示Fe-P或Ca-P>Org-P>>Al-P>DP,其中Fe-P和Ca-P二者之和占TP的70%以上,两者均可指示营养化程度的轻重。通过西善桥段和入江口段柱状沉积物分析表明,营养元素和磷形态垂向上均呈现明显的"沉降-降解-堆积"三段式变化,西善桥段以Fe-P为优势形态,占TP的43.1%~50.5%,入江口段以Ca-P为优势形态,占TP的46.3%~60.3%。通过不同河流磷含量的对比,表明秦淮新河作为近城市河流,营养水平介于一般的乡村河流与城市河流之间,并且优势形态磷空间分布带有区域性,表明长三角的城市化对近郊河流的影响是局部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262 / 126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海河干流柱芯不同粒径沉积物中有机质和磷形态分布研究 [J].
韩璐 ;
黄岁樑 ;
王乙震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29 (05) :955-962
[2]  
洪泽湖表层底质营养盐的形态分布特征与评价[J]. 余辉,张文斌,卢少勇,燕姝雯,胡瑞娟,陈雷,张璐璐,余建平.环境科学. 2010(04)
[3]  
大辽河水系沉积物剖面磷的形态和分布特征[J]. 王世亮,王志刚,王萍,林春野,全向春,何孟常,杨志峰.环境科学. 2009(12)
[4]   黄河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分布特征及磷的生物可利用性 [J].
马钦 ;
李北罡 ;
焦小宝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11) :2379-2384
[5]   城市浅水湖泊沉积物磷形态分布及其与间隙水磷的关系 [J].
李璜 ;
徐颖 ;
朱明珠 ;
方盛荣 .
环境保护科学, 2009, 35 (05) :8-10+51
[6]   南通市区河道磷污染分布特征 [J].
蒋庆丰 ;
周琳 ;
赵玲 ;
游珍 .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8 (03) :42-46+54
[7]  
内蒙古段黄河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研究[J]. 张宪伟,潘纲,王晓丽,陈灏,郭博书,包华影.环境科学. 2009(01)
[8]   黄河沉积物磷形态沿程分布特征 [J].
张宪伟 ;
潘纲 ;
陈灏 ;
廖龙标 ;
郭博书 ;
王晓丽 .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9 (01) :191-198
[9]   滇池、红枫湖沉积物中总磷、分态磷及生物硅形态与分布特征 [J].
吴峰炜 ;
汪福顺 ;
吴明红 ;
尹然 .
生态学杂志, 2009, 28 (01) :88-94
[10]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沉积物磷形态及其分布特征研究 [J].
金相灿 ;
庞燕 ;
王圣瑞 ;
周小宁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 (01) :279-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