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沉积物磷形态沿程分布特征

被引:28
作者
张宪伟 [1 ,2 ]
潘纲 [1 ]
陈灏 [1 ]
廖龙标 [1 ]
郭博书 [3 ]
王晓丽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黄河; 沉积物; 磷形态; 分布; SMT;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D O I
10.13671/j.hjkxxb.2009.01.024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应用淡水沉积物中磷形态的标准测试程序(SMT),分析了黄河干流从源头到渤海整个沿程中2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磷形态沿程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并分析了沉积物中磷的来源和释放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总磷(TP)含量范围在594.4~956.9mg.kg-1,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三门峡和兴县.无机磷(IP)含量范围在475.2~944.2mg.kg-1,占TP的81.17%96.74%.有机磷(OP)含量范围在27.3~108.0mg.kg-1,占TP的3.26%18.83%.TP分布主要受IP控制.在IP中,钙结合态磷(HCl-P)是主要部分,含量范围在445.6~891.7mg.kg-1,占IP的94.16%98.81%;铁/铝结合态磷(NaOH-P)含量范围在10.1~37.2 mg.kg-1,仅占IP的1.19%5.84%.黄河沉积物向上覆水体释放磷的潜力不大.黄河沉积物中NaOH-P含量与活性态(Fe+Al)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玛多和兴海的沉积物具有特殊性.不同地点黄河沉积物的磷形态分布情况与区域磷污染状况及其地质环境条件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91 / 19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布特征 [J].
章婷曦 ;
王晓蓉 ;
金相灿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4) :1207-1213
[2]   滇池福保湾沉积物不同形态磷的垂向分布 [J].
郭建宁 ;
卢少勇 ;
金相灿 ;
姜霞 ;
盛力 .
环境科学研究, 2007, (02) :78-83
[3]   黄河中游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磷的化学形态研究 [J].
李北罡 ;
郭博书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6) :1607-1610
[4]   沟壁侧面蒸发与黄土高原环境旱化关系初探 [J].
郑纪勇 ;
李裕元 ;
邵明安 ;
王全九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6, (03) :6-10
[5]   中国湖泊水域中磷形态转化及其潜在生态效应研究动态 [J].
黄清辉 ;
王磊 ;
王子健 .
湖泊科学, 2006, (03) :199-206
[6]   内蒙古河套灌区面源污染防治初步设想 [J].
郭玉华 ;
叶俊峰 .
内蒙古环境保护, 2004, (01) :16-17
[7]   对黄河泥沙有机质的溶解特性和降解特性的研究——再论黄河水的COD值不能真实反映其污染状况 [J].
陈静生 ;
张宇 ;
于涛 ;
何大伟 .
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1) :1-5
[8]   巴盟境内乌兰布和沙漠对黄河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J].
赵存福 ;
董青 ;
韩新永 .
内蒙古水利, 2002, (02) :51-53
[9]   黄河下游悬河决口灾害的风险分析与评价 [J].
陈新民 ;
夏佳 ;
罗国煜 .
水利学报, 2000, (10) :66-70
[10]   黄土高原黄土的平均化学成分与地壳克拉克值的类比 [J].
文启忠 ;
刁桂仪 ;
潘景瑜 ;
吴明清 .
土壤学报, 1996, (03) :22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