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湖泊水域中磷形态转化及其潜在生态效应研究动态

被引:53
作者
黄清辉 [1 ]
王磊 [2 ]
王子健 [1 ]
机构
[1] 不详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中国湖泊; 磷形态; 分级分离; 生物有效性; 富营养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天然水域,尤其是富营养的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磷的释放是蓝藻水华发生、形成和持续生长的重要因素.分析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转化及其潜在生态效应,有助于理解沉积物中磷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湖泊富营养化之间的关系.本文综述国内湖泊水域中磷的主要形态、来源和转化过程以及其生物有效性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近5年来中国东部浅水湖泊沉积物磷的形态分析、转化和生物有效性评估的现状,以及沉积物中磷形态与浅水湖泊富营养化之间的潜在联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99 / 20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 [1] 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生物可利用磷分布特征
    张路
    范成新
    朱广伟
    王建军
    [J]. 湖泊科学, 2006, (01) : 36 - 42
  • [2] 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及藻类可利用量[J]. 朱广伟,秦伯强,张路.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2)
  • [3] 夏季梅梁湾水体中生物有效磷的分布及来源[J]. 黄清辉,王子健,王东红,马梅,王春霞.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2)
  • [4] 高原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磷、氮形态化学研究
    胡凯
    柯鹏振
    吴永红
    陈晓国
    沈银武
    刘剑彤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4) : 507 - 511
  • [5] 太湖悬浮物磷的形态分布特征
    孙晓杭
    张昱
    杨敏
    张斌亮
    [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5, (04) : 19 - 22
  • [6] 洱海沉积物磷的化学赋存形态研究
    王雨春
    此里能布
    马根连
    周怀东
    [J].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5, (02) : 150 - 154
  • [7] 不同形态磷源对铜绿微囊藻与附生假单胞菌磷代谢的影响
    邹迪
    肖琳
    杨柳燕
    万玉秋
    [J]. 环境科学, 2005, (03) : 118 - 121
  • [8] 不同芦苇生境下白洋淀底泥磷形态分析研究
    滑丽萍
    李贵宝
    华珞
    高娟
    [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5, (02) : 29 - 32
  • [9] 南方内陆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磷形态特征研究
    苏玉萍
    郑达贤
    庄一廷
    李耕
    林婉珍
    薛丽群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2) : 362 - 365
  • [10] 沉积物和土壤中磷的生物有效性评估新方法
    黄清辉
    王东红
    马梅
    王春霞
    王子健
    [J]. 环境科学, 2005, (02) : 206 -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