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研究进展

被引:84
作者
刘小茜 [1 ,2 ]
王仰麟 [1 ,2 ]
彭建 [1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人居环境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脆弱性; 全球气候变化; 人地耦合系统; 整合; VSD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当前在以人地耦合系统为中心的气候变化、生态风险和可持续管理等研究中,脆弱性理论及其评价已成为地理学及很多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其涵义不断泛化,内容日渐扩展。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对脆弱性解释存在很大分歧,这阻碍了研究的科学化,也影响研究成果的实践意义,迫切需要一个可行的框架来系统整合其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从审视脆弱性的理论沿革出发,分析其在国内外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变化领域的应用现状,总结出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对相关概念关系的不理解以及研究时空尺度和学科视角的不明确。基于对脆弱性评价的整合框架的研究现状,选取VSD模型作为统领具体的脆弱性评价的依据。VSD模型的优势在于:①有明确的定义,将脆弱性分解为暴露程度、敏感性和适应潜力3个维度;②用方面层—指标层—参数层逐级递进、细化的方式组织评价数据;③有规范评价流程的8个步骤。最后以我国典型的干旱区为例,运用VSD模型构建了示例区脆弱性评价的指标和参数。
引用
收藏
页码:917 / 92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可持续生计分析研究综述 [J].
苏芳 ;
徐中民 ;
尚海洋 .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 (01) :61-69
[2]   全球变化及其相关科学概念的发展与比较 [J].
曲建升 ;
葛全胜 ;
张雪芹 .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23 (12) :1277-1284
[3]   脆弱性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 [J].
李鹤 ;
张平宇 ;
程叶青 .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02) :18-25
[4]   中国城市主要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英文) [J].
史培军 ;
杜鹃 ;
冀萌新 ;
刘婧 ;
王静爱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2) :170-177
[5]   灾害恢复力研究进展综述 [J].
刘婧 ;
史培军 ;
葛怡 ;
王静爱 ;
吕红峰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2) :211-218
[6]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评价 [J].
於琍 ;
曹明奎 ;
李克让 .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01) :61-69
[7]   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国际进展——脆弱性分析方法与可持续生计方法比较 [J].
Martha G.Roberts ;
杨国安 .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01) :11-21
[8]   气候变化对土地覆被变化的 影响及其反馈模型 [J].
李克让 ;
陈育峰 ;
黄玫 ;
李晓兵 ;
叶卓佳 .
地理学报, 2000, (S1) :57-63
[9]   地理学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学科地位及重要作用 [J].
宋长青 ;
冷疏影 ;
吕克解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3) :318-320
[10]   全球气候变化下水资源脆弱性及其评估方法 [J].
唐国平 ;
李秀彬 ;
刘燕华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3) :31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