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居住区位选择微观机制的实证研究——以万科青青家园为例

被引:36
作者
刘旺 [1 ]
张文忠 [2 ]
机构
[1] 四川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居住区位; 选择行为; 微观机制;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06.05.017
中图分类号
F293.3 [房地产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5 ;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住房分配制度的变革,居民由被动的接受住房转变为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主动的选择,消费者在住房市场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文章以“万科青青家园”为例,采用比奇的分异度指数和GIS分析方法,对购房者的社会属性特征、工作地、原居住地等微观因素与居住地选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微观居住区位的选择上,具有相同社会经济属性的群体趋向于选择相同的居住区位,社会经济属性的作用和居住分异现象在居住区位选择中开始凸显;受房价和经济实力的约束,年轻型家庭居住区位的选择方向已向郊区外移;对于有子女的家庭来说,教育资源的丰富与否则是居住区位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工作地和居住地之间的通勤时间对居住区位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家庭生命周期、原居住地、消费观念和信息搜寻等对微观居住区位的选择具有一定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802 / 80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城市内部生活场所的微区位研究进展 [J].
王兴中 ;
秦瑞英 ;
何小东 ;
郭柳剑 ;
张传时 .
地理学报, 2004, (S1) :125-131
[2]   微区位研究 [J].
白光润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79-82
[3]   广州市及周边地区商品房的开发与分布 [J].
阎小培 ;
周春山 ;
邓世文 ;
陈浩光 .
地理学报, 2001, (05) :569-579
[4]   大连市居住郊区化的现状、机制及趋势 [J].
柴彦威 ;
周一星 .
地理科学, 2000, (02) :127-132
[5]   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J].
吴启焰 ;
崔功豪 .
城市规划, 1999, (12) :23-26+35
[6]   中国城市社会区域的形成过程与发展趋势 [J].
修春亮 ;
夏长君 .
城市规划汇刊, 1997, (04) :59-62+12
[7]   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演变与社会区域划分研究 [J].
王兴中 .
城市问题, 1995, (01)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