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威远—资阳地区震旦系油裂解气判定及成藏过程定量模拟

被引:62
作者
孙玮 [1 ]
刘树根 [1 ]
马永生 [2 ]
蔡勋育 [2 ]
徐国盛 [1 ]
王国芝 [1 ]
雍自权 [1 ]
袁海锋 [1 ]
盘昌林 [2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关键词
裂解气; 碳酸盐岩; 震旦系; 资阳—威远;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本文通过对威远—资阳地区气藏油裂解气的判定,说明威远—资阳地区的气是由石油热裂解而来。在此基础上定量计算了资阳—威远古圈闭油藏的古资源量。资阳—威远地区1900km2范围曾形成过17×108t的古油藏,古油藏裂解形成古气藏,古气藏原始裂解气量可达10576.3928×108m3,质量是7.5832×108t。资阳—威远地区古圈闭碳沥青质量为9.475×108t。原油裂解为天然气可产生致使上覆岩层破裂的138.39MPa的异常高压,超压的存在对于天然气的散失起了很大的作用。随着喜马拉雅期隆升过程和圈闭主高点从资阳向威远的迁移,原油裂解气进一步逸散和重新调整并形成今气藏。在此基础上,恢复了资阳—威远古油藏→资阳—威远古气藏→威远气田的成藏演化过程。资阳—威远地区震旦系天然气的聚集成藏率很低,只有4.835%。因此,资阳—威远古油藏→资阳—威远古气藏→威远气田的演化过程,是天然气以逸散为主的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153 / 115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1]  
油裂解成气实验产率特征及成烃动力学研究[D]. 郭春萍.大庆石油学院 2006
[12]   加里东古隆起震旦—寒武系成藏条件 [J].
徐世琦 .
天然气工业, 1999, (06) :7-10+10
[13]   成岩阶段油气的形成与多阶连续的天然气成因新模式 [J].
徐永昌 ;
刘文汇 ;
沈平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3, (06) :1-7
[14]   四川盆地震旦系气藏形成的烃源地化条件分析:以威远气田为例 [J].
黄籍中 ;
陈盛吉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3, (04) :16-20
[15]   再论四川盆地威远震旦系气藏的气源 [J].
陈文正 .
天然气工业, 1992, (06) :28-32+7
[16]   中国最古老的气藏——四川威远震旦纪气藏 [J].
徐永昌 ;
沈平 ;
李玉成 .
沉积学报, 1989, (04)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