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穴位对脑缺血-再灌流大鼠海马和大脑皮层AChE活性的影响

被引:8
作者
柏志全
周丽丽
郑辉
周卓妍
王跃春
林兴会
姚平
机构
[1]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关键词
电针; 脑缺血-再灌流; 乙酰胆碱酯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5.97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穴位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引起的脑海马及大脑皮层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CCAO)造成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以改良Ellman法测定AChE.每日电针双侧"百会"、"风池"、"大钟"及"足三里"穴30min、7和14d,疏-密波频率:2~20Hz,强度2 0A.结果:实验后第7d,大鼠海马及大脑皮层内的AChE活性在缺血-再灌流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而其电针组的AChE活性则基本恢复;第14d,缺血-再灌流及其电针组的大脑皮层AChE活性恢复,海马AChE活性有所恢复.结论:脑缺血-再灌流所致的脑损伤可能与脑内AChE的活性有关;电针能提高大鼠海马及大脑皮层内的AChE活性,从而可能对抗脑缺血-再灌流所致的脑损伤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AchE活力的动态观察 [J].
高维娟 ;
钱涛 ;
宋成军 .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5) :369-370
[2]   益肾降浊汤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的影响 [J].
袁国红 ;
高维娟 ;
孟凡星 ;
郎志峰 .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1, (02) :102-104
[3]   大鼠拟“血管性痴呆”模型的改进 [J].
王蕊 ;
杨秦飞 ;
唐一鹏 ;
房良敏 ;
胡京红 ;
贾绪东 ;
洪庆涛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0, (10) :51-53
[4]   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不同脑区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 [J].
邢宏义 ;
王才源 ;
关新民 .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9, (02) :65-67
[5]   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近期疗效分析 [J].
赖新生 ;
张家维 ;
莫飞智 ;
江钢辉 ;
杨文辉 ;
郑宗昌 ;
李建强 ;
邝枣园 ;
张正 .
中医杂志, 1997, (06) :340-343+324
[6]   针刺对多梗塞性痴呆P300潜伏期的影响 [J].
黄文川 ;
沙桂娥 ;
孙申田 .
针灸临床杂志, 1996, (03) :26-27
[7]   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GABA、AchE水平和迟发性神经元损害关系的研究 [J].
戴光明,郑健,王东武,张基谟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4, (04) :434-438
[8]   胆碱酯酶Ellman测定法的改良及其酶动力学 [J].
周洪华 ;
何善述 .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1987, (03) :199-202
[9]  
神经科学原理[M].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 韩济生 主编, 1999
[10]  
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M].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 韩太真,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