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殊途到同归:案例中基层权力非正式运作的未预结局

被引:5
作者
孙薇薇
董凯悦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
关键词
农村基层治理; 服务型政府; 非正式权力; 农村老年关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0302 ;
摘要
非正式的运作方式一直是国家权力在基层落地的重要途径。今天的基层政府正在向服务型转型,权力的非正式运作已呈现新走向。与以往研究较多的"治"或"管理"等强制型项目不同,北京某镇政府开展以服务为核心的农村老年心理干预项目值得关注。其中被正式权力的代理人(镇政府干部)吸纳进非正式运作网(老年心理干预守门人)的参与者,包括乡村中的体制精英、非体制精英和普通村民志愿者。参与者的最初动机包括情感与行政压力、政治地位的收益、乡土互助精神的留存。项目最终的结局是,干部向"管理/服务"多元身份的转型、以"善"为内核的服务精神得以正名、村民和老人的认同与拥护,项目最终从实施初始的各自谋算走向了实质意义的互通共融。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8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困境”及其解释——利益相关者的视角 [J].
向勇 ;
张瑞文 .
甘肃理论学刊, 2018, (02) :100-106
[2]   “公益经营者”的形塑与角色困境——一项关于转型期中国农村基层政府角色的研究 [J].
陈颀 .
社会学研究, 2018, 33 (02) :88-114+244
[3]   村庄精英治理的生发逻辑与优化路径——基于政府、精英和村民视角的分析 [J].
黄博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8 (05) :47-52
[4]   政府嵌入、村落秩序与村民集体行动:村落治理结构转换的路径及逻辑——基于赣南G村道路修建事件的分析 [J].
刘建 ;
吴理财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 (05) :39-47+151
[5]   权威缺失:精准扶贫实践困境的一个社会学解释——基于我国中部地区花村的调查 [J].
万江红 ;
孙枭雄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02) :15-22+130
[6]   对我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解读与反思 [J].
周立环 ;
张威 .
知与行, 2016, (03) :148-151
[7]   论社会学研究的历史维度——以政府行为研究为例 [J].
周飞舟 .
江海学刊, 2016, (01) :103-109
[8]   “协调型”政权:项目制运作下的乡镇政府 [J].
付伟 ;
焦长权 .
社会学研究, 2015, 30 (02) :98-123+243
[9]   资源下乡与分利秩序的形成 [J].
王海娟 ;
贺雪峰 .
学习与探索, 2015, (02) :56-63
[10]   论能人治理型村庄公共政治生活中的非治理精英 [J].
裘斌 ;
诸凤娟 .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4, 16 (03) :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