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高危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6
作者
潘池梅
田小兵
宋湛
张学锋
机构
[1] 川北医学院预防医学系
关键词
校外青少年; 艾滋病; 危险行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2.9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了解校外青少年与艾滋病相关的高危行为及其社会影响因素,为在校外青少年中开展艾滋病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朋友找朋友"的方法抽样,运用自编结构式问卷调查605名校外青少年,所得资料采用Excel录入,Spss11.8统计分析。结果校外青少年性行为发生率男性为60.3%,高于女性的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P=0.000)。其中61.0%的人很少或从不使用安全套,最近1次性行为中50.0%的人未使用安全套;5.0%的调查对象曾发生过性交易。18.2%的人曾经使用过毒品,其中静脉注射占15.6%,共用针具占2.4%。使用过毒品者性行为、性交易发生率高于未使用过毒品者。结论校外青少年存在不安全性行为、毒品使用等艾滋病高危行为,增加其对艾滋病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改善其不安全性行为。
引用
收藏
页码:403 / 405+428 +42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校外青少年的艾滋病高危行为及其社会影响因素 [J].
胡虹 ;
陈磊 ;
常春 .
疾病控制杂志, 2007, (04) :333-335
[2]   沈阳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况 [J].
关喆 ;
白春玉 ;
张迪 ;
陈容 .
中国学校卫生, 2006, (02) :123-125
[3]   关于流动青少年性观念与性行为的定性调查 [J].
朱广荣 ;
季成叶 ;
宋逸 ;
张兵 .
中国健康教育, 2003, (05) :22-24
[4]   上海市青少年危险行为现状研究(一)——艾滋病及性行为的知识态度行为 [J].
彭宁宁 ;
罗春燕 ;
朱蔚 ;
高根娣 ;
周月芳 .
中国校医, 2003, (02) :97-99
[5]   同伴教育在理工科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J].
常春 ;
吕姿之 ;
钮文异 ;
孙昕霙 ;
R-V-Short ;
高源 .
中国健康教育, 1999, (11) :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