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中生代晚期和古近纪玄武岩及深源捕虏晶——对岩石圈地幔性质的制约

被引:24
作者
王微
许文良
纪伟强
杨德彬
裴福萍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辽东; 中生代晚期; 古近纪; 玄武岩; 捕虏晶; 岩石圈地幔;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6.01.004
中图分类号
P588.145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辽东地区玄武岩的KAr定年结果表明,曲家屯玄武岩形成于晚白垩世,KAr年龄为81.58±2.46Ma;乱石山子玄武岩形成于古近纪,KAr年龄为58.36±1.64Ma。本区玄武岩含有丰富的橄榄石、单斜辉石和角闪石捕虏晶。乱石山子玄武岩中橄榄石捕虏晶的Mg#值(79.5~88.5之间,平均值为84)较曲家屯玄武岩中橄榄石捕虏晶Mg#值(77.0~79.8之间,平均值为78.4)偏高;单斜辉石捕虏晶为透辉石,其从核部到边部的Mg#等变化趋势与橄榄石类似;斜方辉石捕虏晶为古铜辉石,其Mg#值介于85.2~87.6之间,平均值为86.4。捕虏晶发育的环状裂隙、扭折带、矿物成分环带以及捕虏晶与主岩Mg#值之间的不平衡均暗示它们为玄武质岩浆上升捕获的早期岩浆晶出矿物的堆晶体。玄武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它们属于碱性系列,为碱性玄武岩,曲家屯玄武岩较乱石山子玄武岩贫硅、镁,富钙、铝,它们均具有原始岩浆的特征;(2)二者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但曲家屯玄武岩轻稀土元素总量更高,且轻重稀土元素分离程度高;(3)二者具有相似的SrNd同位素组成,Isr和εNd(t)值分别介于0.7039~0.7045和+1.60~+3.69,反映了亏损的岩石圈地幔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4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华北中生代玄武岩中地幔橄榄石捕虏晶:对岩石圈地幔置换过程的启示 [J].
张宏福 ;
英基丰 ;
徐平 ;
马玉光 .
科学通报, 2004, (08) :784-789
[2]   鲁西费县中生代玄武岩及幔源捕掳晶的矿物化学:对岩石圈地幔性质的制约 [J].
裴福萍 ;
许文良 ;
王清海 ;
王冬艳 ;
林景仟 .
高校地质学报, 2004, (01) :88-97
[3]   鲁西纯橄岩捕虏体中富硅质熔(流)体的交代作用:对中生代岩石圈地幔减薄的意义 [J].
许文良 ;
王冬艳 ;
王清海 ;
高山 ;
林景仟 .
地质学报, 2004, (01) :72-80
[4]   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J].
吴福元 ;
葛文春 ;
孙德有 ;
郭春丽 .
地学前缘, 2003, (03) :51-60
[5]   鲁东晚白垩世玄武岩中的幔源捕虏体:对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时间制约的新证据 [J].
闫峻 ;
陈江峰 ;
谢智 ;
周泰禧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3, (14) :1570-1574
[6]   鲁西中生代金岭闪长岩中纯橄岩和辉石岩包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J].
许文良 ;
王冬艳 ;
高山 ;
林景仟 .
科学通报, 2003, (08) :863-868
[7]   华北中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成因:以辽宁阜新为例 [J].
张宏福 ;
郑建平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3, (06) :603-609
[8]   辽西中生代晚期岩石圈地幔的性质:来自玄武岩和地幔捕虏体的证据 [J].
王冬艳 ;
许文良 ;
冯宏 ;
林景仟 ;
郑常青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2, (04) :319-324
[9]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山作用的pTtc模型与岩石圈演化 [J].
许文良 ;
王冬艳 ;
王嗣敏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2000, (04) :329-335
[10]   中国东部中生代岩浆作用与岩石圈减薄 [J].
吴福元 ;
孙德有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1999, (04) :31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