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断陷盆地相控油气特征及其基本模式

被引:35
作者
庞雄奇 [1 ,2 ]
李丕龙 [3 ]
陈冬霞 [1 ,2 ]
张善文 [3 ]
张俊 [1 ,2 ]
于轶星 [1 ,2 ]
机构
[1]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中国陆相盆地; 断陷盆地; 地质相; 油气成藏; 油气藏分布预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地质相是沉积地层内沉积物(岩)形成条件的物质表现,由宏观到微观分为4个层次,即构造相、沉积相、岩石相和岩石物理相。不同层次地质相的控油气作用具有不同形式的表现。研究表明,陆相断陷盆地内不同的构造单元、不同的沉积相控制着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不同的构造单元和不同的沉积相的储油气层的临界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埋藏深度增大而降低;在不考虑构造和沉积相背景条件下,不能依据地层的绝对孔渗条件判别和评价有效储集层。沉积颗粒不粗不细的优相砂岩类地层控制着油气的富集成藏;相同背景条件下相对高孔渗的储集层控制着油气的富集成藏。优相与相对高孔渗控藏是相控油气作用的基本模式。利用相控油气作用的基本模式可以预测有利成藏领域。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74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渤海湾盆地石油储量增长规律及潜力分析 [J].
翟中喜 ;
白振瑞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01) :88-94
[2]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 [J].
王居峰 .
古地理学报, 2005, (01) :45-58
[3]   层间非均质砂层石油运移和聚集模拟实验研究 [J].
曾溅辉 ;
王洪玉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108-111+132
[4]   渤海湾盆地含油气层系区域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 [J].
赵文智 ;
池英柳 .
石油学报, 2000, (01) :10-15+3
[5]   论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选择 [J].
石宝珩 .
石油科技论坛, 1999, (05) :24-34
[6]   碰撞造山带的大地构造相及研究意义 [J].
梁斌 ;
王国灿 ;
田军 .
地质科技情报, 1999, (01) :9-13
[7]   济阳复式油气区大油田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J].
刘兴材 ;
杨申镳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8, (02) :170-178
[8]   石油地质动力学的内涵与展望 [J].
孙永传,陈红汉 .
地学前缘, 1995, (03) :9-14
[9]   岩石物理相研究方法初探─—以辽河凹陷冷东-雷家地区为例 [J].
熊琦华,彭仕宓,黄述旺,魏萍 .
石油学报, 1994, (S1) :68-75
[10]   一种新型的大地构造相模式和弧后碰撞造山 [J].
许靖华,崔可锐,施央申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03) :381-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