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享有权作为环境法上权利的核心构造

被引:21
作者
汪劲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环境享有权; 法律解释; 功能分析; 类型化方法; 环境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环境享有权是每个公民(自然人)生存本能需求的表达,既包括对清洁环境要素的生理享受,也包括对优美景观、原生自然状况的精神和心理享受。环境法上权利群落中绝大多数权利所承载的社会功能,或多或少可为现有部门法之法律解释所涵盖,或者为传统部门法中理论基础较完善与发达的母权利所演绎得出。而对于公民对良好环境享有需求的保护则不然,其要么遇到了我国实定法上的障碍,要么已穷尽现实中法律解释之空间,环境享有权的缺失无助于我国全社会范围内环保工作的社会动员,也无法提供基于精神层面审美需求凝聚的社会共识所需要的权能。环境享有权的功能恰恰在于保护公民拥有的舒适环境、能够欣赏文化与自然美。这种新型的权利类型应是我国环境法上权利的核心构造,也应在现实司法裁判中通过法律解释与法律续造的方式逐步得以确立。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编纂民法典必须肃清前苏联民法的影响 [J].
杨立新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6, 22 (02) :137-146
[2]   我国环境法学研究中的盲目交叉及其克服 [J].
刘卫先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48 (06) :51-55
[3]   论碳排放权的准物权和发展权属性 [J].
王明远 .
中国法学, 2010, (06) :92-99
[4]  
环境法学.[M].王社坤.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5]  
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选编.[M].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
[6]  
中国地方环境政治.[M].冉冉.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7]  
民法的解释论与立法论.[M].韩世远.法律出版社.2015,
[8]  
采光、日照纠纷案件裁判精要.[M].王俊; 林岚; 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
[9]  
民法九人行.[M].崔建远; 主编.法律出版社.2012,
[10]  
人格权法研究.[M].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978-7-300-16382-6